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4|回复: 0

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8
发表于 2011-7-19 05: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 [图片]

淡泊宁静 2011年01月22日 16:32 阅读(1) 评论(0) 分类:肿瘤医案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中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急性者具有起病急、贫血、发热、出血、消瘦、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死亡率的特点,在祖国医学里属于虚劳、血证、癜积等范畴。由于起病急有称为急劳者;由于常有发热,故有称为热劳者;由于易在短期内死亡,故有称为百日劳者;绿色瘤可称为恶核。慢性白血病,亦属于虚损、瘴瘕、积聚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为邪毒引起,邪毒内发可引起发热,邪毒伤血引起瘀血,表现为骨痛、胸骨压痛、肝脾肿大、骨髓中白细胞极度增生、舌质紫暗等。瘀血可使血不循经而出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可出现贫血或血虚,表现为苍白、头晕、心悸、舌质淡等。血为气之母,在血虚的基础上可出现气虚,表现为气短、乏力、懒言、多汗、舌有齿痕、脉细;气虚不能摄血,血则离经而外溢。气血为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既虚,正气也弱,祖国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可见正气对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性。白血病患者正气既虚,故容易感染,治疗不当可引起死亡。感染会有发热,热入血分血妄行及热伤血络,引起出血,出血重者可造成死亡。气属阴、气血两虚既久,可导致阴阳两虚,表现为手脚心热、低热、出血、盗汗、脉细数的阴虚,及怕冷、四肢凉、自汗、便溏、尿清长、苔白、脉细无力的阳虚症。阴阳两虚既久,可导致阴阳两竭,亦即全身机能衰竭,最后死亡。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于下;邪毒伤血→血瘀→血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阴阳两竭。
      从整个发病过程看来,白血病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初期以实为主,后期以虚为主。
     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在治疗中要贯彻三个结合。
    1,祛邪与扶正结合  白血病常表现有邪实正虚之象,邪主要指毒和瘀,所以祛邪不外解毒、化瘀;虚象主要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补益,如气阴两虚者,宜益气养阴;气血两虚者,宜益气补血。祛邪与扶正,两者应结合进行,但在病程的各阶段,应有所偏重,如早期病人,虚象不著,可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晚期病人,虚象较重,须扶正为主,佐以祛邪。
      2.辨证与辨病结合  辨证是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按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是根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检查所见,治疗中加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如对本病的治疗可用一些抗白血病的中草药,白细胞、血小板过低者,加一些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中草药。治疗中要体现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3。中西医有机结合  对合并用西药者,要注意做到中西医有机结合。
      (二)对白血病本病治疗
    1.辨证论治  主要有四个途径:
      (1)解毒抗痛:根据本病的病因为邪毒,性质属恶性肿瘤的认识,可有选择地使用解毒抗癌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山豆根、黄药子、山慈菇、墓头回、七叶一枝花、猫爪草、农吉利、鸭跖草、猪殃、蟾酥等。
      (2)活血化瘀: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有瘀血的临床表现,故应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此法与解毒抗癌结合,主要用于诱导缓解。常用活血化瘀药有桃仁、红花、归尾、赤芍、川芎、丹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土鳖虫、五灵脂等。方剂可宗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加减。
      (3)益气补血:气血两虚是本病常见的症状,故须益气补血。补气包括补脾,补血包括补心和养肝,可用于贫血较重者。补气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甘草、白术等;补血药有当归、熟地、白芍、丹参、阿胶、紫河车等。方剂可宗八珍汤、保元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加减。
      (4)滋阴助阳:阴虚或阳虚,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阳虚尤为多见。滋阴助阳主要用于有这类症状者。滋阴药有:熟地、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天麦冬、龟板、鳖甲、桑椹等;助阳药有: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少数可用桂、附。方剂可宗左归饮、右归饮、封髓丹、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
      以上四法,根据病程的阶段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按病辨证用药,既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也有采用分型论治者,但分型少不能概括,分型多又嫌繁琐;分型方法可按病因、气血、脏腑、阴阳等法,很不统一;况病可以变化,分型不能恒定;型与型之间常有交叉。这是分型论治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分型难统一,病型又可变,但其治法,攻邪常以解毒抗癌、活血化瘀为主,扶正常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为主,此四者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其他多是因兼症而用药。
     2.单验方
    (1)治急性白血病者:湖南医学院二附院用蟾酥(治急粒)、哈医大一附院用癌宁一号注射液(亚砷酸及轻粉)、浙医大中医系用复方马钱子汤、苏州医学院用402片(川芎、板蓝根、铁扁担、猪殃殃、罂粟壳)、武汉医学院用701煎剂(核桃枝、白花蛇舌草、生首乌、连翘、紫草根、土大黄)、西苑医院用抗白丹(雄黄、巴豆、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与枣泥做成丸剂,以殊砂为衣)、天津市中医医院用六神丸(治急、慢性白血病)、中山医学院用癌三方(蛇毒、寮子竹、石仙桃、七叶一枝花、鸡血藤、花生衣,治急单),抗白血病二方(白花丹根、葵树子、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做成丸剂)、三方(鸡血藤、白芍、郁金、桃仁、党参、紫河等20余种具有养血、化瘀、散结、凉血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蜜丸)、四方(喜树根及根皮做成水丸)、贵阳医学院用犀角、生地、元参、石膏、地骨皮、龟板、鳖甲、青黛、大青叶、丹皮、藏红花、芦荟、当归等随证加减),上二医附属瑞金医院用蟾蜍复方(蟾蜍、半枝莲、板蓝根、七叶一枝花、射干、白芨、紫草)、浙江台州地区医院用中药八味方与针刺(治急粒)、辽宁中医学院用辨证论治汤药合并独角莲注射液(治急单)、兰州医学院一附院用中药复方(沙参、党参、山药、参须、麦冬、浮小麦、山萸肉、牡蛎、五味子、酸枣仁、炙甘草、龙骨、生地、大枣,治急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用全子蟾粉、紫金锭和强的松(治急淋)等,治疗急性白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2)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的单位用雄黄,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用当归芦荟丸、青黛,治疗慢粒,均有效果。
      (3)治恶网:江西及苏医用杀癌七号方(龙葵、薏米仁、黄药子、乌梅、甘草、白花蛇草、三七)有效。
      3.生物碱:从中草药提取的生物碱有喜树碱、野百合碱、三尖杉酯碱等,可治急性白血症。
     (三)对发热的治疗
    发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多见,其原因主要有外感(感染)、邪毒内发及阴虚三种。治法如下:
      1.感染发热:起病时多有恶寒,或有寒战,身痛,热度较高,有感染部位的局部症状,可找到感染灶。总的治疗原则,在表者宜解,在气分者宜清、宜下,在营分、血分者宜清、宜凉。由于本病正气多虚,故宜注意扶正。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常可选加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体等。感染发热,根据感染部位选方用药很重要。如:感冒发热:偏热者用银翘散、桑菊饮加减,偏寒者用荆防解表汤加减。
      咽部感染:常用药黄芩、元参、蚤休、金果榄、山豆根、牛蒡子、马勃、桔梗、生甘草;方剂可宗普济消毒饮;局部吹冰硼散或服六神丸;用板蓝根及蒲公英各一两,煎汤含漱,为便于保存,可加防腐剂。
      肺部感染:常用药石膏、黄芩、鱼腥草、苇茎及止咳化痰药;方剂可用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加减。
      泌尿系感染:常用药知母、黄柏、栀子、瞿麦、扁豆、车前草、滑石等;方剂可用八正散、萆解分清饮加减。
      肠道感染:常用药黄连、黄芩、秦皮、白头翁、广木香、槟榔、马齿苋等;方剂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香连丸加减。
      软组织感染:常用药蒲公黄、紫英地丁、银花、连翘、败酱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赤芍、丹皮等;方剂可用黄连解毒扬。五味消毒饮加减;局部外敷如意金黄膏,或化毒散加鲜芦荟汁。肛门处感染用九华膏外涂。
      败血症:主方用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并须注意益气扶正。
      2.邪毒内发:主要指白血病本身所致的发热。其特点为发热,在白血病病情恶化时出现,骨痛及胸骨压痛明显,找不到感染灶。治宜清热解毒化瘀,药用银花、连翘、板蓝根、石膏、知母、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蚤休、半枝莲、桃仁、红花、赤芍等。
  3.阴虚发热:表现低热,手脚心热,午后为甚,盗汗,贫血,口渴思饮,大便干,或有舌质、舌尖红,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药用当归、生地、熟地、女贞子、地骨皮、银柴胡、青蒿、鳖甲等;方剂可用清骨散、青蒿鳖甲汤加减。以上三种发热类型可合并存在,治疗时也可并治。  
     (四)对出血的治疗
    白血病的出血原因,不外血热、气虚及瘀血三种,三者可合并存在,但以血热引起者为主。
      对出血的治疗有些共同的原则,如上部出血宜引血下行,可加牛膝、降香、赭石;下部出血宜升提固涩,可加升麻、柴胡、煅龙牡;出血时宜止血,出血多者血止后宜益气、补血、滋阴,作善后调理;血与气有密切关系,止血时须兼顾气,以免气虚虚脱,继而亡阳。
      止血之法,要根据出血病因用药,最好病因与出血部位合参而用药,今分述于下:
      1.按出血病因用药
      (1)血热引起者:上部出血属热者多。出血多为暴起,血量或多或少,血色鲜红,身有热象,实热者多见高热、苔黄,虚热者多见低热,或仅手脚心热而体温不高,舌质红。共同治法宜清热凉血止血,药物有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栀子、茜草、藕节、犀角(可用广角或水牛角代),通治方用犀角地黄汤,属实热者应加清热解毒之品,属虚热者应加滋阴清虚热之品。
      (2)气虚引起者:多见于下部出血。出血多渐起,血量一般较多,血色淡红,伴有气短、乏力、多汗、脉弱等气虚症状,治宜补气摄血,药物有黄芪、党参、人参、白术、山药、甘草、黄精、大枣等,再加止血药,方剂有归脾汤、参术苓草汤等止血药。
      (3)瘀血引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其例。出血渐起或聚起,出血范围较广,血色紫暗,皮肤有紫黑色斑,或溶合成片,胸骨压痛及骨痛明显,肝脾肿大,舌质紫暗。治宜化瘀止血。药物如:蒲黄、五灵脂、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药、茜草、旱莲草、三七等。方剂可用失笑散、桃红四物汤加止血药。
     2.病位与病因合参用药
    (1)皮肤紫斑: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茜根散加减;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用归脾汤加减。简易方:仙鹤草一两、白茅根一两、红枣二两,水煎服。
      (2)鼻衄:肺热引起者,宜泄肺清热,用桑菊饮加丹皮、茅根之类;肝火引起者,宜清热凉血,用玉女煎加减。也可用棉花沾矾水或黑山栀粉塞鼻,出血多者用填塞法止血。
      (3)齿衄:阳明热盛者,宜清胃泻火,用加味清胃散;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茜根散加减,简易方:五倍子或地骨皮一两,煎水300毫升,含漱。
      (4)吐血:胃中积热者,宜清胃泻火,佐以止血,用泻心汤合十灰散;肝火犯胃者,实火宜泻肝清胃,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虚火宜养阴清胃,用玉女煎加减。简易方:白芨、三七研面调服;也可用紫珠草二两煎汤服。
      (5)咳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清火,用沙参麦冬汤合茜根散加减;风热伤肺者,宜清金润肺,凉血止血,用桑杏汤加减。简易方:卷柏二两,水煎服;也可用白芨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
      (6)尿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清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实火亢盛者,宜清心泻火、凉血止血,用小蓟饮子或导赤散加黑山栀、瞿麦、琥珀等;脾肾两亏者,宜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用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加减。简易方:白茅根二两、大小蓟各一两,煎汤服。
      (7)便血: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用归脾汤加减;湿热伤络者,宜清热化湿,用赤小豆当归散合地榆散加减;或用槐角丸。简易方:臭椿根皮一两,乌梅三钱,煎汤服。
      (8)月经过多: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兼以止血,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阿胶、仙鹤草、煅龙牡、旱莲草等;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简易方:血涂炭或棕榈炭四~五钱,研末分三次冲服;或用贯众炭一两、海螵蛸四钱,共研细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
      (五)对骨髓抑制的治疗
    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有的可出现骨髓抑制。中医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从补肾入手,治疗以补肾阴为主兼补肾阳,方例: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熟地、首乌、桑椹、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也可用益气补血法,用归脾汤加减。首都医院对11例骨髓抑制,用益气养阴、滋阴助阳法治疗,有9例恢复;天津市人民医院用党参、桂枝、白芍、甘草等汤剂治疗,一般用药一周后白细胞可回升;杭州肿瘤医院用鸡血藤、赤小豆、红枣、活血龙、甘草等作汤剂治疗因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杭州肿瘤医院用猪胰酶水解液、上海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用升白片(岗稔根、白花蛇舌草、女贞子、苡仁四药等分),以及有的单位用虎杖、石苇、红枣等治疗白细胞减少;有的用血见愁、地锦草、景天三七、血宁一号、卷柏等治疗血小板减少。均有一定疗效。
     (六)对口腔溃疡的治疗
    口腔溃汤有阴虚火旺引起者,宜滋阴降火,药用生地、玄参、麦冬、石膏、知母、牛膝、栀子等;因心火上炎者,用导赤散;因胃火上冲者,用清胃散加减。局部可涂锡类散、化腐生肌定痛散、养阴生肌散等,并用五倍子、黄精、黄芩、板蓝根煎汤含漱。首都医院用口腔溃疡I号散(紫血散、冰片、青黛、新霉素)、复方珍珠散(珍珠散、地塞米松、四环素)外涂溃疡处,含漱液为五倍子、三七、白及、地骨皮煎汤;山西医学院附二院除内服清热解毒剂外,外治用孩儿茶炭、牛黄、青黛、真珠粉、硼砂、川连、冰片研末;浙江省中医研究所用艾叶油外涂治口腔霉菌病。以上均有较好效果。
      (七)对脑膜白血病的治疗
    脑膜白血病症状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眼歪斜、颈项强直,甚者有昏迷抽搐。主要由于邪毒泛滥所致,邪人厥阴,引起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或引动肝阳,化为风动;或肝木克土,胃失和降,因而出现上述诸症。治宜解毒化瘀,平肝熄风,和胃止吐。药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豆根、当归、赤白芍、川芎、丹参、钩藤、地龙、生石决明、陈皮、半夏、郁金、菖蒲等,抽搐者用止痉散(全蝎、蜈蚣),昏迷者用安宫牛黄丸之类。
      山西医学院认为脑膜白血病多因邪毒内蕴,蒸灼肝胆,厥阴升腾,上扰清空,治宜平肝降逆,变用羚羊角、生石决明、天麻、牛黄、白僵蚕、白蒺藜、钩藤、橘络、琥珀、青龙齿、黄连等,对降低颅压、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沈阳医学院二附院,用益气补血、滋补肾经为主,对降低颅压也有一定效果;首都医院以滋阴镇肝熄风法,药用当归、赤白芍、钩藤、天麻、全蝎、地龙等治疗一例急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辨病用药参考
   1.有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草药和制剂
    (1)苏州医学院用白血病细胞体外美兰试管法筛选了中草药50余种,其中抑制作用较明显者有:千金子、川芎、狗舌草、羊蹄根、臭灵丹、蛇舌草、蛇六谷、山豆根、喜树果、苣荚菜、猪殃殃、蟾酥、山慈菇、猫爪草。
      又用细胞呼吸器筛选42种,其中抑制作用较明显者有:千金子、羊蹄根、403(狗百草、景天三七、土大黄)、蟾酥、臭灵丹、猫爪草、半枝莲、蛇舌草、蛇大谷等。
      (2)浙江医大附一院与浙江中医研究所用萤光显微镜筛选了127种中草药有抗白血病细胞作用,其中抗白指数在25或以下的有19种:鸦胆子、马勃、蛇花藤总生物硷、萑舌黄杨、马兰根、白药脂、墓头回、三十六荡总生物硷、人中白、杏香兔儿风、马钱子、干蟾皮、葫翟、氧化苦参硷硫酸盐、胡黄连、红花、紫藤、复方小春花及狼毒。抗白指数稍超过25的有10种:狗舌草、鱼草根、斑蝥素、复方金丝桃、博落回硷、桑黄、肿节风注射液、白头翁、复方墓头回及野百合硷。
      (3)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用L615小鼠白血病模型筛选201种中草药,其中抑制率达20%以上者有:喜树根、棕树子,石粟子、猪殃殃、鸭跖草、乌骨藤、水杨梅根、断肠草、吉莉、蛇泡勒、玉簪、蛇见怕、凤尾草、寮刁竹。筛选70种中草药复方,发现的有效药物有:徐长卿、寮刁竹、魔芋、三义箭、蛇见怕、洋八角莲、水八角莲、千打捶、子午莲、黄毛儿草、青竹蛇、把天门、白面水鸡、松肉皮、矮树樟。
     2.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1)广谱抗菌: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黄连、黄芩、黄柏、马尾连、龙胆草、穿心莲、蚤休、山豆根、厚朴、丹皮、白芍、知母、栀子、夏枯草、瓜蒌、大黄、牛黄、秦艽、大蒜、诃子、大叶桉、十大功劳、杠板归、漆大姑。
      (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野菊花、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仙鹤草、千里光、紫金牛、筋骨草、地锦、瞿麦、篇蓄、牛蒡子、葱白、律草、辣蓼、马鞭草、鸭跖草、金沙藤、海金沙、鬼针草、山葡萄、虎杖、救必应、白英、龙葵、蛇毒、大黄、公丁香、两面针、大小蓟、侧柏叶、苏木、紫珠草、麻根、毛冬青、冰片、鸡血藤、五倍子、乌海、山萸肉、玄参、麝香。
      (3)抗白色葡萄球菌:木香、侧柏叶、诃子、麦冬。
      (4)抗甲型链球菌:野菊花、金银花、黄芩、三颗外、鱼腥草、紫珠草、冰片、丝瓜藤。
  (5)抗溶血性链球菌:野菊花、虎杖、诃子、金沙藤、鬼针草、山葡萄、大叶桉、救必应、两面针。  
  (6)抗肺炎双球菌:野菊花、马齿苋、侧柏叶、苏木、冰片。
     (7)抗大肠杆菌:野菊花、马齿苋、地锦、公英、马鞭草、大叶桉、救必应、龙葵、黄芩、瓜蒌、扁蓄、大黄、广木香、仙鹤草、大小蓟、丹参、白芍、麝香、大蒜、乌梅、麦冬、半枝莲、败酱草、苦参、竹茹。
      (8)抗绿脓杆菌:五倍子、诃子、夏枯草、金银花、白头翁、黄芩、大黄、地锦、海金沙、筋骨草、大叶桉、救必应、白英、龙葵、蛇毒、扁蓄、瞿表、大蓟、乌梅、五味子、白芍、玄参。
      (9)抗变形杆菌:银花、大叶桉、诃子、龙葵、半技莲、辣蓼、瞿麦、公丁香、花椒、丹参、白芍、麦冬。
      (10)抗白色念珠菌:黄柏、黄芩、山豆根、枯矾、土槿皮、川楝子。
     3.对血液系统有作用的中草药
    (1)刺激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鹿茸(角)、紫河车、阿胶、鸡血藤、人参、黄芪、党参、制首乌、四叶参、当归、枸杞子、白术、茯苓、熟地、夜交藤、龙眼肉、补骨脂、锁阳、巴戟天、陈皮。
      (2)增加白细胞:人参、西洋参、鸡血藤、丹参、麝香、穿山甲、虎杖、石苇、乳香、没药、五灵脂、蟾酥、抽葫芦。
      (3)降低白细胞:犀角、四叶参、雄黄、龙胆草、贯众、马鞭草、忍冬藤、青黛、寒水石。
      (4)升高血小板:当归、白芍、生熟地、山萸肉、紫河车、龙眼肉、连翘、红枣、大黄、羊蹄、牛膝、三七、景天三七、白芨、金丝莲、雪见愁、黄柏、花生米衣。
      (5)对化、放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有治疗作用者:
      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黄芪、党参、白术、太子参、当归、阿胶、蟾酥、穿山甲、龟板胶、丹参、鸡血藤、生熟地、冬虫夏草、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补骨脂、女贞子、石苇、灵芝。
      ②血小板减少:太子参、五味子、抽葫芦、鼹鼠粉(地老鼠)。
      (6)止血机理不同的中草药:
      ①缩短出、凝血时间而止血:旱莲草、血竭、紫珠草、仙鹤草、三七、羊蹄、牛膝、薯莨(红孩儿)、白芨、黄草根、槐角、槐米、白茅根、荆芥炭、生地、艾叶、大小蓟、地榆、侧柏叶、筋骨草、血余炭、藕节、莲房、芥菜、贯众、丹皮、鱼腥草、补骨脂。
      ②收缩毛细血管而止血;三七(低浓度收缩,高浓度扩张)、马齿苋、救必应(并能缩短凝血时间)、花生衣、地榆、艾叶(煎服不宜量大,慎防内脏出血)。
      ③增加凝血酶元而止血:仙鹤草、玉米须。
      ④增加血小板而止血:三七、紫珠草、仙鹤草、花生衣、白芨、狗脊、肉苁蓉、大黄、抽葫芦、木耳、丹皮。
      ⑤含有钙盐、缩短复钙时间而止血:乌贼骨、花蕊石、赤石脂、龙骨、牡蛎、海浮石、龟板、苏木、琥珀。
      ⑥收敛止血——含有鞣酸及衍生物:五倍子、地榆、藕节、侧柏叶、槐花、槐角、旱莲草、紫珠草、仙鹤草、地锦、老鹤草、贯众、棕榈炭、茜草、麻根、石榴皮、杜仲、炒大黄。
      ⑦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花生衣。
      ⑧机械性止血:马勃。
      ⑨炭类止血:百草霜、血余炭、炮姜炭、川芎炭、荆芥炭、棕榈炭、蒲黄炭、陈皮炭。
      (7)抗凝血:海藻、水蛭(水蛭素)。
     4.对肝功能有作用的中草药
    (1)保护肝脏或促进肝细胞再生:当归、生地、黄芪、白术、灵芝、柴胡、甘草 (柴甘合剂)、连翘。方剂有:逍遥散、茵陈汤、强肝丸。
      (2)降低血清胆红素:茵陈、栀子、大青叶。
      (3)降低转氨酶:五味子、当归、灵芝、龙胆草、丹参、柴胡、连翘、甘草、莶草、鸡内金、大青叶。
      (4)降二絮:当归、丹参。
      (5)增加血清白蛋白:大枣、广郁金、党参、白术、肉桂。
      总之,中医中药对白血病的治疗,是有一定疗效,发现了不少的苗头,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做出了成绩。我们应继续努力发掘祖国医学遗产,不断总结经验,并要加快中西医结合的步伐,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规律和有效方法,来提高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5-1-15 22:54 , Processed in 0.0586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