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3|回复: 0

血栓性静脉炎(方数:5)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8
发表于 2011-8-22 08: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栓性静脉炎(方数:5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由静脉管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形成。
临床症状,可分浅层和深部静脉炎两类。
l)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腹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的25厘米,长的如细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无全身症状。
2)深部静脉炎,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髂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约12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少数转为慢性的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上述症状与体征,必要时可作多普勒血管检测或静脉造影。
本病的病因较多,局限性原发性的多由外伤、手术、静脉针刺给药、卧床等发病,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复发。全身疾病继发的多见于白塞氏病、变应性血管炎、闭塞性脉管炎、肿瘤等。易于反复和游走性发作。
西医治疗选用肝素等抗凝、溶栓剂或血栓摘除手术等对症治疗。如为继发性的静脉炎,病因治疗尤为重要。
中医辨证本病急性发作期多见血热壅滞,络损致瘀,应用凉血清营化瘀法;如遇风热或湿热致瘀者,可选祛风清解化痰法。慢性阶段多见气虚瘀留湿滞之证,常用益气活血利湿法调理。

方名:清营解瘀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湿络热,凉血解瘀消肿。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热壅证。
【处方组成】
益母草60克、紫草15克、紫地丁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生甘草30克,生大黄510克、三七粉3克(吞),水煎服。
【辨证加减】
热肿显著,舌质红,脉滑数,热偏重者加牛角片30克、生石膏60克、柴胡15克;灼热肿痛已减退者去紫地丁、生大黄,可加生黄芪30克、茯苓皮30克。
【临床疗效】
治疗急性35例(发病在2周内),亚急性25例(发病在2周以上,患肢灼热肿痛仍明显),疗效均较显著,患肢灼热肿痛症状510天基本消退。
【处方来源】
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奚九一。
【按语】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阶段,热壅络脉致瘀,热不去则瘀不减,故清营凉血,以解瘀热为主。待肿胀缓解后,可以加用益气的黄芪、茯苓巩固疗效。


方名:张氏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化瘀通络。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条索、红肿疼痛。
【处方组成】
生黄芪30克、当归尾15克、银花15克、甘草9克、桃仁12克、赤芍9克、红花9克、皂角刺9克、虻虫6克、蒲公英15克、山甲9克、水蛭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痛甚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红肿明显加紫地丁15克、玄参15克、天花粉15克。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均治愈。服药最少10剂,最多64剂。
【处方来源】
海军总医院张荣增。
【按语】
血栓性浅静脉炎之临床表现,多有较坚硬之条索结节,初起多伴红肿,属“瘀热”之证。本方既有较强的逐瘀消坚通络功效,又具清热解毒作用,故用于血栓性静脉炎有条索、红肿痛者较为适宜。


方名:柴胡疏肝散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处方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红花10克、忍冬藤30克、赤芍15克、橘核15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红肿显著者加银花15克、夏枯草15克、龙胆草5克、蒲公英15克;胸痛重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王不留行15克、漏芦15克。
【临床疗效】
治疗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20例,痊愈12例,好转8例。
【处方来源】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宋爱武。
【按语】
胸腹部为肝经循行范围,该处发生栓塞性静脉炎,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本方疏肝理气与活血化瘀并用,治疗胸腹壁静脉炎疗效较好。


方名:红花甘草散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清热通络。主治静脉滴注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处方组成】
红花30克、甘草30克、共研末,用50%酒精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各种部位的浅静脉炎69例,外敷包扎1-3次后收效。显效(红肿热痛消失,局部静脉变软,恢复弹性)43例,无效(红肿热痛消失,但局部静脉较硬,弹性差)26例。
【处方来源】
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张清和。
【按语】
本方红花具有较强的活血作用,加甘草清热解毒,直接敷于患处,消炎化瘀吸收作用较佳。


方名:静脉炎内外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行瘀,软坚通络。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
【处方组成】
1)当归230克、赤芍230克、川芎150克、制乳香90克、红花90克、苏木150克、地龙150克、郁金150克、炙黄芪230克、络石藤450克,上药制成片剂,每片重0.3克(含生药1.3克),日服2次,每次10片。(2)苏木15克、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干姜15克、花椒10克、桂枝10克、透骨草30克、千年健15克、鸡血藤15克、银花15克、樟脑15克(以上为1剂量)。取上药2剂。分别装入2个小布袋内,各倒入白酒少许,缝好后上锅蒸热。先取1袋置于患处,5分钟后与锅内1袋交换,反复10次,34天后换新药。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85例,治愈(治疗后疼痛消失,局部不留痕迹)79例,占92.9%;显效(疼痛消失或减轻,索状物较治疗前变软,缩短12以上)3例;占3.5%;好转(疼痛减轻或无变化,索状物较治疗前变软,但缩短不足 12 2例,占2.4%;无效(治疗后疼痛消失,索状物有缩小但仍坚硬)l例,占1.2%。治愈疗程最短2周,最长8个月,多数1个月左右。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陈淑长。
【按语】
本方内服外敷兼低效果良好。方中当归、苏木、赤芍、红花、地龙均为活血行瘀,软坚通络之品;黄芪益气消肿、川芎、郁金活血行气;制乳香、络石藤均有止痛功效,前者活血止痛,后者通络止痛。


流注(方数:4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其特征是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好发于四肌、躯干肌肉丰厚的深处,并有此处未愈,它处又起的现象。发于夏秋间的名“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名“余毒流注”;产后瘀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引起的名“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名“髂窝流注”。
本病的临床表现,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肿,皮色不变、微热,约2-3天后,肿胀焮热疼痛明显,可触及肿块。伴有寒战高热,周身关节疼痛,头痛头胀,食欲不振。发于夏秋兼感暑湿的,伴有胸闷,渴不多饮,因疔疖引起,伴有口渴喜炊;因产后瘀露停滞、跌打损伤的,多发于小腿及大腿等处。约2周左右肿块增大,疼痛加刷,中央微红且软,按之有波动感,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水,肿硬疼痛渐消,再2周左右,脓尽疮口愈合。
本病的病因系正气不充,邪气壅滞。由于人体抵抗力减弱,疔、疖、跌打损伤、产后瘀露等形成,邪毒走散,扩入营血,流注于四肢肌肉之间。治疗拟清热解毒、和营消肿。西医采用抗菌素治疗,脓肿形成,则切开排脓。

方名:顾氏流注方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解毒,清热消肿。主治流注。
【处方组成】
鲜生地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30克、紫地丁30克、黄芩9克、黄柏9克、生大黄9(后下)、生甘草3克、雄黄粉0.3(),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多发性流注1例,经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该病例在四肢躯干共发生肌肉深部脓肿(流注)6枚,经本方治疗2周,5枚消散,l枚切排后收口。此后本方在临床上又治疗数10例,均获痊愈。
【处方来源】
沪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外科顾伯华等。
【按语】
本方由唐汉钧整理。方中鲜生地、赤芍、丹皮具凉血清热作用;黄连、银花、连翘、紫地丁、黄芩、黄柏、生甘草、生大黄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另吞雄黄粉更具解毒消肿之力,协同配合能治流注肿痛。


方名:忍冬连皂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疏经通络。主治肌肉深部脓肿(针毒流注)
【处方组成】
忍冬藤60克、连翘60克、皂刺10克、当归20克、赤芍10克、水蛭5克、羌活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48例流注(肌肉深部脓肿),痊愈46例,其中24例服药3剂而愈,2l例服药4剂而愈,1例服药5剂而愈。2例无效。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铁路分局西安医院贾佐缠。
【按语】
肌注后引起臀部感染,部位都较深,本方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品,又配用清热通络之水蛭,半数病例服药3剂治愈,效果满意.


方名:大蒜芒硝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消肿。主治肌肉深部脓肿。
【处方组成】
大蒜头120克、芒硝60克、大黄末30克、醋60克。先将大蒜去皮与芒硝同捣成糊状,然后在患处用凡士林涂擦,敷以蒜糊,敷药范围要稍大于患处(高于皮肤约三分厚),周围用纱布围成1圈,略加固定,l小时后去掉敷药,用温水洗净,再用醋和大黄末调成糊状外敷原患处,6-8小时后去敷药,一般敷1次即可。如1次不愈,可再敷1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深部脓肿上千例,均为有效。
【处方来源】
江苏省高邮县厉生才等。
【按语】
本方用治肌肉深部脓肿,效果显著,如外敷于“阑尾”点,亦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据临床观察,本方孕妇当慎用。


方名:荆防流注方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散邪,和营通络,清热化湿。主治髂窝脓肿,肌肉深部脓肿。
【处方组成】
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6克、红花6克、桃仁10克、连翘10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银花l5克、炙蜈蚣2条、全蝎5只,水煎服。
【辨证加减】
若中期出现身热不畅,消瘦,精神萎顿,肿块不退不消,苔白腻,质淡胖,脉细软无力等阳虚症状,方去荆芥、防风、羌活,加鹿角霜、川桂枝、炙甲片、苡仁、牛膝、巴戟肉、肉苁蓉等;若有酿脓倾向加皂角刺,制乳香、制没药;体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若后期可改用用黄芪、当归、忍冬叶、炙甘草;见阴虚症者加太子参、生地、石斛、麦冬。
【临床疗效】
治疗24例,全部治愈(单纯中医治疗10例,中西结合治疗14)。疗程最短4天,最长67天。
【处方来源】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外科黄礼等。
【按语】
本病初期表现为发热恶寒,胯部疼痛,跛行,局部起肿块剧痛等热症,故用疏风散邪,和营通络,化湿清解诸法;中期出现阳虚症状,原方去祛风之品,加温阳益肾之品;对髂窝脓肿严重伴有败血症必须中西结合治疗方为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5-1-15 22:32 , Processed in 0.0420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