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4|回复: 0

荨麻疹现代研究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8
发表于 2011-7-3 2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荨麻疹现代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荨麻疹的发病多由先天不足,禀性不耐,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而诱发,现代中医学者在传统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以下的两方面学说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肺脾理论与荨麻疹 张挹芳认为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弱,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因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口鼻又为肺脾之门户,如肺失宜肃,脾失运化则易产生瘾疹;若加之肾虚禀赋薄弱,素为过敏体质则更甚。因此通过调养后天之肺脾机能,使藩篱坚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御邪于外,是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另变应原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是吸入、食入、注射及皮肤接触,这些部位均为肺脾所主,且互在形态结构上紧密相连,使肺脾成为外邪入侵首犯之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如果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则风寒湿热之邪,或食酸咸甘肥、辛辣炙爝等从皮毛、口、鼻内侵,使肺失宣肃,脾失健运,并波及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某些过敏体质者,由于如上病因,常可诱发荨麻疹[1]。
   2.气血营卫与荨麻疹 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邪气外束,搏击肌肤,可致皮肤诸疾,荨麻疹具有易感易发的特点,究其原因多为汗出当风或露卧寒凉所致。而汗出者,多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致使气血不运,肌无所养而致。因此固护卫阳,调和营卫在治疗荨麻疹上具有其重要意义,方选桂枝汤(仲景群方之首,及解肌和表总方)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均有其效[2]。
   (二)西医发病机理研究
   荨麻疹的诱因很多,大多数病人因找不到病因,病情顽固不愈。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水平的提高,通过检测手段寻找荨麻疹的病因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任淑子等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98名慢性荨麻疹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结果显示被检测人中螨为最常见的诱因,它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中的阳性率最高,为69%。其次为家灰,为18%,蛋清和牛乳阳性率各为14%、8%,猫、狗的皮屑为12%、6%,花粉只有4%,蟑螂的阳性率较高,为8%[3]。此外有研究者提出空气中的污染真菌可能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致病因素,王玉良等采用抗原皮内过敏试验的方法,对11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真菌抗原皮试,其中阳性者111例,占95.69%,结果证明真菌很可能是引起荨麻疹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4]。孙国英等运用混合真菌(点青霉、蜡叶支孢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抗原测定了128例慢性荨麻疹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eE抗体s-IgE(MPl),其中50例阳性,占39%,50例阳性随机平分2组,A组以;规抗组胺而,B组加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差异不显著,停药6~8周后,A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积分下降率分别为4%,20%,33%,B组为40%, 32%,及65%,(P<0.01);复查s-IgE(MPl),A组复查13例无一转阴,B组复查19例中17例阴转(89%),结果表明s-IgE(MPl)阳性的荨麻疹病人中体内真菌致敏可能为其主要的病因[5]。荨麻疹的发病机理主要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多属工型反应,由IgE介导。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V)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马桢朴经过查证研究认为CIV其主要的效应细胞是肥大细胞。大约1/3的患者具有循环功能性组胺释放自身抗体,此抗体与高亲和力IgE受体或IgE相结合,刺激组胺的释放,从而产生血管性水肿[6]。
   (三)治则治法研究
   补肾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中医多认为瘾疹的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 湿、热诸邪侵犯肌肤有关,一般急性癌疹多为实证,慢性则多为虚证,虚证多从气血不足,血虚受风,心脾两虚等论治,而栅国维独辟蹊径,以补肾法治疗肾虚型瘾疹,往往收到意想不到效果,许多慢性顽固性瘾疹的患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肾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水平,使DNA、RNA合成率恢复正常,并可调节机体内环境、激素代谢、能量及水电解质代谢心造血功能及细胞受体水平。中医学认为肾阴肾阳必须相对平衡协调,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顽固性皮肤病与脏腑病变有着密切关系,且多损及肾阴肾阳,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使沉疴治愈。在这一点上,中、西观点不谋而合。临床上榻国维常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荨麻疹,以左归饮加减治疗证属肾阴不足之慢性荨麻疹,以麦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肺肾不足型慢性荨麻疹均获良效[7]。
   二、临床研究
   (一)辨证论治研究
   榻国维分六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尊麻疹93例,痊愈53例,好转37例,仅1例无效。具体辨证施治如下:①卫气不固:治宜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方用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15g,白术、防风、炙麻黄、蝉蜕、浮小麦、甘草各10g)。②胃肠失调:治宜调理胃肠,方用保和丸加减(山楂、麦芽各30g,神曲、茯苓、茵陈蒿、紫苏、黄芩各15g,枳实、白术各12g,法半夏9g,陈皮6g)。③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调血祛风,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赤芍、桃仁、秦艽各15g,当归、’虹花各10g,川芎6g,地龙12g,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甘草、枳壳各9g)。④肺肾不足:治宜滋补肺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茱萸、山药、茯苓、熟地黄、牡丹皮、泽泻、乌梅、何首乌、刺蒺藜各15g,五味子10g,甘草9g)。⑤冲任失调: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白芍、茯苓、夜交藤、寮刁竹各15g,当归、白术、柴胡、栀子、甘草各10g)。⑥气血两虚:治宜补气血,益心脾,方用当归饮子加减(生地黄、白芍、何首乌、刺蒺藜、夜交藤各15g,当归、防风、黄芪、白术、乌梅各12g,甘草10g,川芎9g)。以上各方服法均为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疗[8]。
   周百川抬疗至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荨麻疹属虚证多,临床当分型辨证治疗。具体如下:①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散加减(生地黄12g,当归12g,川芎9g,赤白芍各12g,麻黄6g,连翘12g,赤小豆30g,防风9g,黄芪18g,杏仁12g,甘草3g)。②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方选荆防消风散(浮萍9g,荆芥18g,生地黄18g,牡丹皮12g,赤芍18g,紫金皮30g,金银花15g,连翘15g,蝉蜕9g,刺蒺藜30g)。③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黄芪30g,白术12g,防风9g,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6g,大枣12枚,生姜9g,当归12g)。④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黄芪30g,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12枚,饴糖30g,当归12g,升麻9g,葛根12g)。
   张作舟治疗荨麻疹积累了丰富经验,其遣方用药有独到之处。其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四型治疗慢性荨麻疹。如:①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治疗(黄芪,防风,白术,党参,桂枝,白芍,白藓皮。秦艽,白芥于,乌梅,五味子)。若兼有热象者去白芥子加青蒿;汗多者加生牡蛎;剧痒者加刺蒺藜)。②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内外同治,方用养血熄风汤治疗(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疹块顽固不退者加蜈蚣3条;疹块色黯淡,伴唇紫舌黯者加桃仁、红花、桂枝以活血通络;若妇女每于月经期发疹,为血虚冲任失调,可加益母草以养血调经)③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治疗(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虚热重者加黄芩、青蒿;痒重者加蝉蜕)。④肠胃湿热:宜治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苍术,厚朴,茯苓,茵陈蒿,,青蒿,黄芩,藿香、佩兰、白鲜皮、刺蒺藜)。便秘加焦槟榔[10]。
   龚国檫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肠胃型、血虚型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蝉蜕9g,薄荷6g(后下),知母9g,生地黄15g,金银花9g,连翘9g,生石膏30g)。②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桂枝9g,麻黄9g,白芍9g,甘草9g,浮萍9g,紫苏9g,防风9g,生姜9g)。③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荆芥9g,防风9g,茵陈蒿15g,制大黄9g,生山楂6g,苍术9g,苦参9g,生甘草9g)。④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9g,熟地黄15g,白芍9g,川芎9g,何首乌15g,荆芥9g,防风9g,稀莶草15g)[11]。
   (二)专病专方研究
   1.龙蛇消疹汤 乌梢蛇,蝉蜕,地龙,牡丹皮,生地黄,地榆,连翘,地肤子,白鲜皮,甘草等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52例,痊愈率为90.4%,总有效率96.2%[12]。
   2.祛荨汤 荆芥10窝,防风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10g,金银花20g,连翘10g,白鲜皮12g,刺蒺藜12g,蝉蜕9g,夜交藤20S,炒枣仁15g,甘草6eo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13]。
   3.固本除风汤 黄芪30g,白术20g,茯苓、当归各15g,地肤子、蛇床子各10g,防风9g,生姜12g,大枣5枚。治疗荨麻疹105例,全部治愈,疗效特佳[14]。
   4.克痒汤 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0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0g,当归10g,赤芍10g,大黄5g,甘草3g。治疗急性荨麻疹39例,慢性荨麻疹33例,总有效率98.6%[15]。
   5.荆防四物汤 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0g,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生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16]。
   6.活血祛风汤 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0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80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8.7%[17]。
   7.脱敏汤 荆芥、防风各l0g,鸡血藤20g,茜草log,紫草log,旱莲草l0g,桂枝6g,白芍l0g,甘草6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6例,总有效率97.8%[18]。
   8.消疹饮 麻黄log,当归、防风、黄芩、甘草各12g,乌梢蛇、地肤子、荆芥、牡丹皮、白芍各log,刺蒺藜、生地黄、玄参各18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0例。总有效率100%[19]。
   9.顽麻汤 黄芪20g,防风、白鲜皮各12g,赤小豆、桂枝各15g,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红花、白僵蚕、薏苡仁、苍术、乌梅、紫草、大青叶、五味子、鸡血藤、生龙骨、酸枣仁、生百部、甘草各log,地肤子30g。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治愈32例,显效2例[20]。
   10.紫银汤 紫草根15g,金银花15g,土茯苓15g,赤小豆15g,连翘12g,生地黄12g,防风9g,紫苏9g,蝉蜕9g,白鲜皮9g,赤芍9g,甘草9g,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126例,总有效率99%[2l]。
   11.熄风酸梅汤 荆芥12g,丹参12g,防风l0g,蝉蜕log,乌梅l0g,五味子l0g,甘草6g,治疗肝郁不舒,郁久化热伤阴之慢性荨麻疹63例,总有效率92%[22]。
   12.麻黄人参芍药汤 炙麻黄l0g,桂枝6g,炙甘草6g,五味子6g,白芍20g,代赭石20g,制首乌20g,麦门冬12g,党参12g,黄芪12g,当归12g,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3例,总有效率92%[23]。
   13.乌梅丸 乌梅12g,细辛、椒目、干姜各3g,黄连、黄柏、桂枝、红参(或党参30g)各l0g,当归、白芍各15g,黄芪30g,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27例,仅1 例无效[24]。
   (三)其他治疗研究
   1.中医外治法
   胡文剑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5例,总有效率为91.2%。具体方法:药用防风20g,艾叶20g,苦参30g,荆芥20g,白鲜皮20g,蛇床子20g,水煎至3000~4000ml,热浴患部,小儿酌情减量,阴血不足者减干地黄,加熟地黄30g,奇痒者重用苦参至50g[25]。陈长江中草药熏蒸治疗急慢性荨麻疹76例,总有效率100%。具体方法:方药组成:荆芥30g,防风30g,紫草20g,蝉蜕20g,刺蒺藜30g,白鲜皮30g,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土茯苓30g,苍术30g,黄柏30g。偏风寒型加黄芪30g,桂枝30g,细辛15g;偏风热型加生地黄30g,赤芍30g,牡丹皮30g;气血两虚型加当归30g,黄芪30g;肠胃实热型加金银花30g,黄芩30g;兼有风寒湿痹者加寻骨风30g,威灵仙30g,秦艽30g,细辛15g;瘙痒较甚者加乌梢蛇30g。用法:将上药放熏蒸机煮药锅内,加入中药3倍之冷水,浸泡15分钟,接通电源煮药,待药液煮沸,汽箱内温度达40℃时,让病人脱衣裤,进入汽箱内躺好,头部伸出软罩外,将盖板盖好,扎好颈圈,关闭汽箱门,开始熏蒸治疗。汽箱内温度控制在38~42℃,每次治疗20~30分钟。熏蒸后让病人用浴巾擦干全身,更衣,卧床休息,保暖避风。每日1次,6天为1疗程,休息1天,未愈者再行下一疗程[26]。杨瑞升等采集鲜野红萝卜全草1000g,加水6000g,煎至3000E,熏洗全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每日1次。治疗慢性荨麻疹94例,有效率达100%,临床治愈率86%I.27J。何克哲等采新鲜马齿苋全草100~200g,除去根叶上的泥污,搓成团状,在荨麻疹处反复揉搓5-10分钟,治疗急性荨麻疹12例,全部治愈[28]。
   2.体穴治疗
   林凌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是先选取三组穴位:①曲池、血海;②大椎、三阴交;③足三里、大肠俞。从肱静脉处抽取自血6-9ml加2.5%枸橼酸钠0.6~0.9ml摇匀,得气后每次注射1.5~2.5ml。每周1次,每次一组穴位,交替用8个疗程,上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治愈率76.3%,总有效率92,1%[29]。聂锡均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医辨证多属脾胃虚寒型,故采用温灸法治之,取穴:神阙,足三里,每穴灸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本病18例,全部治愈[30]。陈耀南采用直接艾灸法,灸中脘、肩鹘穴,每穴3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本病效佳[31]。杨新敬采用中药贴穴治疗本病,方法:取党参、黄芪、紫草、知母、大黄各20g,郁金、赤芍、白术各15g,石膏15g,甘草10g研细末,姜汁调膏制成0.5cm厚药物,胶布固定,每次选2-3穴,主穴为合谷、曲池、血海、大椎、肩俞, 日贴1次,7天为1疗程,治疗本病287例,总有效率为95.8%[32]。刘天骥等应用脱敏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96例,仅4例无效,总有效为95.92%。方法:用川芎、羌活、肉桂、地龙、烘干粉碎过80目筛备用,每次取12g,以陈醋、凡土林适量调膏,分6份胶布固定贴于血海、风市、曲池(双穴),12小时去药,冬季加艾灸,每次悬灸5分钟[33]。
   3.耳穴治疗
   彭世桥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用急性子埋压,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34j。赵永洲等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酌配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上穴,每日2次,5~10天为1疗程,休息15天后对侧耳治疗,平均治疗7次,以上法共治本病121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35]。
   4.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治愈,若单纯使用中药或纯西医治疗虽各有所长,但都未能更好地提高其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大大提高其疗效。南志禄以益气固卫,养血祛风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114例,治愈81例,显效24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黄芪24g、桂枝l0g、荆芥l0g、防风l0g、蝉蜕12g、丹参l0g、当归l0g、白僵蚕l0g、蜈蚣4.5g、乌梅10g、 五味子10g、乌梢蛇10g。每日1剂,水煎600-800ml,分2次温服;西药治疗:安泰乐每日口服150mg,VitK3每日口服10mg,VitBl2隔日肌注0.3mg,VitC每日口服1.2gL36J。范瑞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总有效率达100%。方法:中医治疗:辨证分两型治疗。①卫气虚弱,肌表不固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②肺失宜肃,风湿聚表用五皮饮加味治之。西药治疗:甲氰咪胍0.2,赛庚啶2mg同时给予,每日3 次,连服3天,风团控制停用西药,继续服中药治疗,若仍有少许风团,则每天或隔天服1次,4周为1疗程[刊]。黄咏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总有效率97.5%。方法:中医辨证分3型治疗①卫气不固型,方用玉屏风散加减;②阴虚内热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③湿热型方用土茯茵陈汤。以上方药每日1剂,连服4周为1疗程。西药治疗,口服特非那丁60mg,雷尼替丁150mg。VitC 0.1s,每日3次,连服用14天,风团控制后减为每日1次,连服7天后再减为隔日1次至停药L38J。曹忠孝采用苦参注射液、赛庚啶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总有效率达93%,明显优于单用赛庚啶治疗和单用苦参注射液治疗组。给药方法:赛庚啶2-4me/次,2—4次/日, 苦参注射液4mi,肌注1~2次/日[39]。路鸥等以加味归芪荆防汤辅以内服特非那丁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8%。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黄芪、赤芍、白芍、熟地黄、川芎、蝉蜕、白鲜皮等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西药治疗: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40]。眭道顺采用小牛胸腺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0例,痊愈31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2.5%。治疗方法:选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按左、右区分为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消毒后以5ml注射器,5号针头吸取小片胸腺素10mg,对准穴位刺人2-3em,各注射25mg,隔日1次,6次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41]。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及西咪替丁治疗60例,痊愈3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4%。治疗方法:10%GS 250ml加复方丹参液2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西咪替丁0.2g,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42]。
   三、实验研究
   (一)单味中药药效学研究
   1.雷公藤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实验研究 李兴文等将64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雷公藤片1片,1日3次;对照组口服赛庚定片2mg,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果显示雷公藤片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83.3%,药理实验证明雷公藤片主要成分为雷公藤多甙,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它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但却无皮质激素副作用,它能与组胺竞争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较持久地抑制细胞释放组胺,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以达到治疗目的[43]。
   2.胎盘组织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 苏萍等取曲池穴注射胎盘组织液,每次注射2ml,隔日或每日1次,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总有效率93.9%。研究证明,胎盘组织液的主要成分胎盘脂多糖具有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并能增强抗体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目的[44]。
   3.云南白药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其所含总皂甙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既可促进皮质激素分泌,又对炎症过程的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黄志坚予云南白药内服治疗32例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90.62%。
   (二)复方药效学研究
   1.归脾丸治疗慢性荨麻疹 韩子英等以口服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I丸,10天为1疗程,共5~6疗程,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治愈率71.4%,总有效率83.3%。研究提示归脾丸通过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抑制IgE抗体产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调理肠道菌群比例,促进SIGA的分泌,从而建立粘膜屏障,防止致敏因子进入血液等协同作用,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6]。
   2.清热祛风冲剂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丁素夫等用清热祛风冲剂(荆芥、防风、黄芩、连翘、黄柏、苦参、白鲜皮、生地黄、甘草等组成)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其中急性荨麻疹167例,慢性荨麻疹48例,急性荨麻疹显效率88.8%,慢性荨麻疹显效率50%。通过临床药理试验效果表明该药对炎症、渗出、过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方中各药分别具有抗过敏及解热,抗炎作用,因而对I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显示良好疗效[47]。
   3.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 田增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曲池穴位注射,每穴2~3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治愈35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95%。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降香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能,丹参所含丹参酮具有消炎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风团捎退,对慢性尊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8]。
   4.乌鸡白凤丸抬疗荨麻疹 黄涛用乌鸡白凤丸治疗荨麻疹38例,治愈2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32例在3天内治愈;药理研究证明,乌鸡白凤丸具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过敏性水肿有一定预防和消炎作用,并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故治疗慢性荨麻疹,见效快,疗效好[49]。
   评述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急性荨麻疹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性休克,危及生命;而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难寻,易于反复发作,经年缠绵不愈,难以断根,从而给患者带来精神与肉体的极大痛苦,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界人士对荨麻疹的中西医病因病理、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及其病因进行了初步研究,难寻的病因通过检测获得了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通过避免接触过敏源而大大减少了荨麻疹的复发率,但目前对荨麻疹发病机理的研究仍较少,尤其某些特异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西医治疗方面的研究近年也取得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抗组胺药有较强的中枢抑制能力易产生嗜睡等副作用,而新一代的抗组胺药如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一般都不具有嗜睡作用,其近期疗效均较好,但远期疗效仍不够理想,如何提高药物治疗的远期疗效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面之一。通过临床研究表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抗组胺药联合治疗可从多途径阻断组胺及其他介质的释放,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且多种药物的交替使用可降低耐药性,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更安全,疗效更高的药物组合疗法值得重视。中医药对急性荨麻疹的抗敏、抗炎作用未及西药迅速,对一般轻、中型急性荨麻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急性发作的重症荨麻疹则宜中西医结合治疗,出现咽喉水肿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配合激素治疗,甚至气管切开。目前中医药在荨麻疹的急症处理方面欠缺优势,且该方面的临床研究,有关报道极少鲜有记载,这与传统的中药煎剂给药途径方面的缺陷有关,因此我们应重视对中药剂型改变方面的研究,研究出能迅速缓解咽喉水肿,迅速缓解全身症状的有效的能与传统中药煎剂发挥同等疗效的中药针剂、片剂、冲剂、胶囊或口服液是今后中药研究方面的重点。
   在预防减少荨麻疹复发率方面,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荨麻疹的复发与患者本 身免疫力低下有关,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可大大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荨麻疹的复 发率。但目前荨麻疹的中医药治疗方面,专方治疗研究较多,辨证分型治疗研究较少,中医治疗着重整体辨证论治,辨证分型规范化研究方面的不足,将不利于中医药疗效的最大发挥及今后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运用。此外有关单味中药与复方中药制剂在治疗荨麻疹方面的现代药理学临床研究目前仍较少,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与传统的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则可达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目的,对提高荨麻疹的中医治疗率具有极大的帮助,该方面的研究亦值得临床学者重视。
   在目前纯中药或纯西药治疗研究尚未取得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 性荨麻疹方面的优势是肯定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慢性荨麻疹目前其临床疗效标准仍未规范化,尤其是痊愈的标准仍未统一,从而影响了临床研究疗效判断的可信度,制订一套统一规范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是临床研究方面有待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
  (摘自陈达灿,禤国维主编.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5-1-23 22:42 , Processed in 0.0611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