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0|回复: 0

名医经验——陈之才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8
发表于 2011-7-19 05: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医经验——陈之才

淡泊宁静 2011年07月17日 21:00 阅读(3) 评论(0) 分类:中医临床

验方
一、芎归芍草汤
由佛手散与芍药甘草汤组成。
  
专治各种痉挛疾病。
  
方解:川芎、当归两味,行气、活血、养血、祛风止痛。芍药、甘草两味,缓急解痉止痛。
二、蒲栀煎:(由蒲公英、焦山栀为君,加三金(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佐以香附、郁金等组成,治胆囊炎,胆结石。方解:蒲公英、山栀清热、泻火、解毒;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利水通淋、消肿溶石;香附、郁金舒肝、理气。
三、降脂茶:由山楂、茶树根等组成。治高血脂、脂肪肝。方解:山楂消食和胃、降低血脂;茶树根祛油除垢。已在临床上小结:连服两月为一疗程,有效率在75%左右。
四、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缓解期,脑血管硬化,脑萎缩等。
  
组成:黄芪、丹参、川芎、当归、白芍、甘草、地龙、僵蚕、天竺黄、陈胆星等。
  
方解:黄芪、丹参益气活血、气行血行;川芎、当归、白芍、甘草活血解痉、扩张血管。僵蚕熄风解痉、化痰散结;地龙通络解痉;天竺黄清化痰热,利窍,陈胆星化痰通窍,去经络风痰。
五、益气健脾补肾汤:治老年妇女慢性尿感反复发作。由当归补血汤加四君子汤,杜仲、川断、狗脊等组成。
  
方解: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杜仲、川断、狗脊等补肾健脾。
  
尿感为妇女常见病,尤其是老年妇女,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气不足,因此经常发作。多服抗菌素。脾胃受累,而且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以扶正为主,则症状日轻且少复发。
六、益气养血搜剔汤: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由防己黄芪汤为主加当归、党参、白芍、乌梢蛇、全蝎、地龙、等组成。
  
方解: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湿:党参、当归气血两补;乌梢蛇、全蝎、地龙等虫类搜剔,除深入筋骨之邪。此方连服2月后,一般症状可以减轻,可增加生活质量。有一定效果。
学术观点

一、四诊中以问诊为先
  
望、问、闻、切四诊,望、闻、切可以由医生本人潜心观察、仔细检查可得,但问诊必须病人的配合。一般治病用药首先识病,要识病必先获取证的信息。故诊病时首先要细问病情,知病之来、病之演变、病之现状,方可知病之起始。疾病过程,病之深浅。以及病人之何苦。希望医生解除何种主要病痛。然后结合望、闻、切所得,综合分析。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有些老年病人,叙述病情只顾任情倾诉,主次不分,前后颠倒。医生还须抓住重点,提出问题追问,才可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辨出主次,结合其他三诊进行分析。问诊还须问及过去检查情况、治疗经过、服药情况,所服药物何者有效?何者无效?何者有反应等等?对有效疗法可以借鉴,对无效或有某种不良反应,必须引以为戒,可以少走弯路。因此,四诊中必须以问诊为先,病人的过去情况,自觉症状,治疗经过必须由病人详细自述,方可获得疾病的全面资料。不主张“病人不开口,即可处药方”的做法。
二、治疗要重视“气血”“津液”“脾胃”:

  
人体中器官、组织等活动正常,形之于外的必须是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毛发光泽、肌肤滋润、耳聪目明,而饮食有味,消化力强,夜寐安稳。二便自调中必须视察舌上润,口有津......这是健康的标志,说明气血调和,津液充沛、脾胃运化健旺,这样人体中五脏六腑亦安然无恙。一是有病,外邪之入侵,必存内在之虚,故在治病时,必先抓住这三个要点,辨别其主要损在何处?再推其形成于损的原因何在?方可有的放矢,尤其是慢性病,病久元虚,元虚是总称,先抓住三者,是提纲挈领之法。
三、要在“松”“通”字上下功夫:
  
人体有些疾病,是由于挛急、阻滞、阻塞、血瘀、痰蒙原因造成,尤其是老年人血管硬化,引起心脑供血不足,或心绞痛频频发作,或者头目皆眩、头痛如啄,甚至跌仆中风;有些老年人冬咳嗽气急,痰涕粘稠,更甚者老年痴呆、行动迟缓,神情呆木,智力衰退......因此医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予以松解、疏通的方法,使气通血和,痰去瘀散,这样可以使病情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绝不可认为老人病即虚、虚即补,而是要在“松”“通”字上下功夫。当然,为此补为推进“松”“通”之力,则亦是必须的。
四、医心医病相结合:
  
疾病可分两大类,即身病与“心”病,身病是在身体上某一部分有病,而“心”病则病在指精神,思想等方面,旁人很难看出,而病人非常痛苦。如有些病人受到某次严重打击之后,食不知味,夜不成寐,精神恍惚;有的因事长期抑郁;有的对自己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时时怕恶变;有的病后长期久治不愈,心灰意懒,认为此生休矣!......这些情况,医生必须耐心解释,针对现实,进行宽慰,引导,甚至提供帮助,使病人能正确对待周围事物,正确对待疾病,医生态度必须诚恳,必须为病人设身处地着想,而且注意病人的隐私权,使病人感到宽慰、对医治有信心,消除顾虑,增强生活信心,因此我认为“治病先治心,心定病自轻”。
五、学习西知,为我中用:
  
中西医各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主要是利于病人,有利于医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中西医之问,门户之见日少,尤其是西学中之后,更是发展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人欣喜。
  
本人于50年代起即学习西医基础知识,70年代以后与西医在一起工作,在治疗脉管炎、胃癌、类风关等疾病中,获得了许多过去在中医领域以外的知识,充实了中医用药的思路与方法,取得了进一步的疗效。
  
双重诊断是中西医结合明显之处,在当前医学和知识日益提高,病人对西医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中医亦必须从西医的疾病中分析出中医的辨证与用药,这样对治疗更有帮助,但必须记住,西医的疾病不能固定中医的用药,中医还是以立足于辨证论治。
证治经验

一、抓住两个“三”,治疗类风关
  
本人在50年代临床实践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以下简称类风关)的诊治,是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改进的。
  
第一阶段:依中医传统证治方法,从风、寒、湿三气偏胜而辨证用药。
  
第二阶段:79年~88年在光华医院。集中精力在临床上研究以蛇制剂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关。
  
第三阶段:总结出此病有五大特点:病因不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无特殊疗法;将类风关病情发展概括为四个字:痛、肿、强、变。因此对类风关的分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采取病人主诉与医生观察、主客观结合分期方法:第1期:痛而无肿,无活动限制;第2期:痛而肿,活动不利;第3期痛而肿,再加纤维性强直;第4期:痛而肿,关节强直甚至变形。并简化为一痛、二痛+肿,三痛+肿+强,四痛+肿+强+变。
  
在治疗类风关时主张首先必须抓住止痛与退肿。因为类风关病人最痛苦的是肿痛,而肿痛发展会使关节强直变形。抓住这两者,一可解除病人痛苦,二可截断病人关节强直与变形的途径。并提出了如何对疼痛与肿胀的辨证规律,如病人诉疼痛,先问痛之处,痛之性状,再查其痛处温度是凉是热、喜按拒按,然后再询问痛处自感是冷是热,再结合脉象,舌苔以及二便、睡眠等综合分析。对肿胀则必须看皮色,后抚皮温,再扪肿势的方法。简化为红、白、冷、热、坚、软来辨。第四阶段: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类风关的治疗,必须注意四个要点:即诊断要慎重、治疗要抓重点、用药要辨证、疗效要巩固。因为类风关有三难一高特点(难受、难医、难愈及致残率高),因此病人认为这是“不死的癌症”,所以不能轻易下诊断,一见手指关节疼痛,错把骨关节炎也说是类风关,增加病人精神上压力。而用药一定要辨证,要抓住重点辨证论治,不能凭病名即下药,要根据病因的风、寒、湿、热辨,要根据内因的属于何脏何腑的亏损辨,即用止痛药需辨,如附子,乌头大辛大热运用于寒证,马钱子苦寒,运用于热证,通经散结而止痛,其他如玄胡索、乳香、没药又是活血止痛。在用有毒药物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不可过量,以防生后患,但在用药有效之时,必须巩固疗效,不但要坚持服药巩固,而且要注意思想上,生活上各方面的调摄。
  
近年来,我开设了老年门诊,对老年人类风关,又提出了治疗老人痹,必须顾夙疾,必须益其气。必须顾津液这是针对老人一身多病者不少,而且老年人气虚津液衰少者多,因此必须注意,并提出了三步法,即初期和营祛风寒湿;中期养血生津通经络;后期益气健脾加搜剔。最近又在学习前贤和近代、当代治痹专家论述,进一步认识到治疗类风关必须内外兼顾,即内抓气血,津液脾胃三方面,外抓风、寒、湿三气偏胜,简言之为抓住两个“三”治疗类风关。再结合具体情况加味处方,用之临床,确有疗效。
二、二方四味,缓解挛急:
  
挛急即痉挛、拘急之意。各种疼病中出现挛急症状的并不少见,在人体某一部位出现挛急,可发生一系列证候,如血流阻滞,气道梗塞、管道狭窄、肌肉挛缩抽搐、汗孔阻塞……,因此发生疼痛、梗阻、战栗、气闷、汗闭等等。在症状明显,病人痛苦之际,必先予以缓解,解除病苦、然后再追溯病原,这是急则治标之法,但确能解除病人痛苦。我在临床工作中常用佛手散和芍药甘草汤二方四味合用,取得一定疗效。此法并非我药剂,而是先师沈六吉,常用此四味治胃脘、肝胆之病疾痛有效,因此我作了进一步的了解。
  
佛手散(川芎、当归两味)是徐文仲方,原是一张用于治疗妇人胎前产后诸疾,因其效如佛手之妙故名。因当归、川芎是血分要药,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施之以气郁血凝无不奏效,但用量当归必倍于川芎,因恐
辛窜太过。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方(第29条),原是治疗非桂枝汤证而误服桂枝汤后引起变证的治疗方法。是用芍药甘草汤益其阴,和其血,有使脚挛急能自伸之效。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经,有养血柔肝、敛阴平肝、缓急定痛的作用,现代药理报导,白芍含挥发油苯四酸、鞣质、树胶状物、脂肪油、芍药甙、芍药醇、芍药碱等成份,经药理试验对家兔的离体肠管和对大鼠在体胃及子宫平滑肌,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总之白芍有养血、敛阴、缓急。养血可缓肝之急,敛阴可泻肝之火,缓急可以止痛。而甘草,其味甘,其性平,可入十二经,主要作用是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其中缓急定痛与白芍作用相似,现代药理报导,甘草浸膏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缓急即急者缓之,即有缓解痉挛之功。因此白芍与甘草同用,起了协同作用,更增其缓急定痛之功。
  
佛手散之和血,补血散血,加上芍药甘草汤的养血敛阴,缓急。真是相得益彰,以之治疗各种挛急证,效果明显。本人用本方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之疼痛;肌肉痉挛之收引作痛,以及周围小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等,甚至支气管痉挛,食管痉挛等等,根据自各不同情况而加味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三、内服外敷,利胆溶石:
  
临床上遇到胆囊炎、胆结石病例有上升之势,老年人中也屡见不鲜,一般患者害怕手术,有些患者已手术1次,但又复发,甚连连接手术3次者亦有,则又增加了对手术的顾虑,因此找中医中药治疗。
  
我在临床上不断摸索出一个内服外敷治疗此病的方法有一定疗效。内服以自制蒲栀煎为主,蒲公英、焦山栀为君,清热消炎。以三金为臣(金钱草、海金砂、炙鸡内金)再适当加舒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佐使,外用皮硝外敷。盖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既有炎症,自当清热解毒泻火。既已煎熬成石,势必利胆溶石。既有闷胀疼痛,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亦须配合。外用皮硝之理,促使局部形成高渗,促使内部之水肿,通过渗透压吸之于外,使炎症减轻。必要时再加解痉四物,促使结石排出,用此法治疗后,病人一般反应局部疼痛减轻,胀闷消失,因此外敷可以协助内服,使治疗更增效果。但必须指出并再三关照患者,有三种情况,必须医院急诊或进行手术切除,一是疼痛剧烈发作;二是发热或低热不退;三出现黄疸。不可轻视防生意外。
四、补清兼施,治疗尿感:
  
尿路感染,多见于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久服消炎药后,常使胃部不适,而且长久服用,疗效亦逊,有些患者,身体虚弱,稍涉劳累或出外行走时间过长亦会引起发作,常引以为苦。一般认为既是炎症,必须消炎,但不知老年人身体虚弱,御邪无力(上皮细胞亦在退化)。而膀胱属肾,膀胱尿道有疾,与肾切切相关。因此我常用益气之黄芪为君,加四君子汤健脾和胃,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再加补肾强身之六味丸,并再加杜仲、川断、狗脊等促进膀胱气化之职,则湿热之邪不能久留,而病情日益好转。如湿热偏盛者,可加蛇舌草、车前、米仁、萆(艹解)等清热化湿,先使症状减轻,后再扶正,则可减少发作,直至久久不发作。
五、充通、并用,治疗脑供血不足:
  
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的寿命有很显著的延长,因此老年病人也增多,老年病病种很多,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如有些老年人诉头晕,脚软,行走无力,甚至有脚踏棉花之感,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甚至站立不稳,跌仆路边,有时头痛如抽掣、两目视物不清,......经检查发现脑血管弹力下降,有的有腔隙灶,或有梗塞、血管痉挛,脑萎缩等,对这些疾病治疗方法很多,如扩血管增进血流量......等等。本人认为老年人气血不足,阴液亏损,痰瘀阻塞,血流受阻,故用活血通络、增补阴液、化痰祛瘀之通,又用黄芪以充气之不足,使气行则血行,充、通并用,具体用药:黄芪、当归、沙参、麦冬、陈胆星、天竺黄、白僵蚕、地龙、川芎、赤芍白芍、甘草、丹参等,充之以气血。又用化痰、祛瘀、解痉之品,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可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可以恢复工作。
用药特色

一、常用益气药黄芪:
  
我在治病中重视气,而黄芪是补气药中的主药,它补气的作用虽比人参弱,但它有益气升阳、固表内托、利水退肿的作用,而且这方面的功能比人参强。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有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搏血量,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氧,且有扩张血管作用。降低血压。并有增加机体免疫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为此我在临床上用黄芪之处甚多,如治疗类风关常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心脑供血不足,用黄芪加丹参等;治疗慢性尿感用黄芪为主加健脾益肾药物;经常感冒者,在感冒过后用玉屏风散出入;血亏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倍于当归......。使用黄芪时,必须注意凡气滞、湿滞、食滞、实热邪盛时勿用。免犯实实之误。
二、保津八要:
  
津液属阴,是人体中液体的总体,与血为津,滋养全身,阴虚者初见津液衰少,外则生内热,故在发现有津液衰少之时,必须处处注意保津。
  
津液衰少时可见口干舌燥,甚者舌上光到剥,溲少便结,肌肤麻木等共同症状,要根据其兼症不同而处治。
  
如遇外感需发汗解表者,发汗不可太过,防汗多伤阴,不用麻黄、桂枝、要用连翘、薄荷、防风、(注意薄荷一次用量不超过3g)。
  
如遇大便干结难解者,不用芒硝、大黄、要用增液、润肠、五仁丸之类。如遇小便短少,要用茅根、芦根、清热生津两顾。
  
如遇慢性咽炎,咽部经常干痛,咽色暗红,要清热不忘养阴,用银翘、甘草、桔梗之外,再加玄参、沙参、石斛、玉竹之类。
  
如咳嗽痰粘难咯,要用芦根、生米仁、冬瓜子、天花粉、胖大海、射干、瓜蒌皮等。
  
如动则自汗、要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加煅龙骨、煅牡蛎益阴敛汗。
  
如目干涩、腰疼、头晕、要用枸杞子、菊花、女贞子、墨旱莲。
  
在平时饮食中,要忌烟、酒、辛辣、少食葱、蒜、姜、韭及热性食物。总之,时时刻刻,保护津液是身体健康之基础。
三、健脾四法:
  
脾属中土,脾胃为后天之本,平时饮食入胃、有病时服药调治,均需脾胃健运,方能吸收营养,发挥治疗效果。
  
脾胃一旦健运有碍,不能只知培土一法,而要在辨证中寻找原因,去其障碍,自能恢复,为此本人常用以下四法达到健脾目的。
  
祛湿健脾法,用于舌苔粘腻,舌不知味者。属湿阻,宜祛其湿,用苍术、川朴、姜半夏、陈皮;如舌苔腻、色黄而干者,用藿香、佩兰、焦米仁;若小便赤短,用车前草、泽泻、六一散。
  
消滞健脾法:用于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属食滞,可用消导,轻者焦麦芽、神曲、山楂,甚者枳壳、大腹皮;大便不通者枳实、槟榔、玄明粉;嗳腐者用白蔻仁、苏梗、鸡内金、吞酸加煅瓦楞、海螵蛸、煅牡蛎,甚者左金丸、戊己丸等。
  
舒肝健脾法:用于情绪抑郁,胸胁满闷,甚次肋间掣痛。属肝郁,用制香附、广郁金、柴胡、有气上逆者加旋复花、代赭石、佛手、降香等。
  
益气健脾法:用于食思不振,神疲力乏,大便不实,稍食油腻生冷,即大便稀溏。属脾虚,可用党参、焦白术、茯苓、甘草、白扁豆、芡实、淮山药,即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如果食生冷,或受寒冷后胃中不运,隐痛者属虚寒,可加广木香、砂仁、高良姜等。总之,脾胃属消化系统,胃主纳、脾主运,故脾胃失健,对全身影响甚大,但究其原因多端,所以欲健脾胃必先去其障碍,如仅脾胃虚弱,方可培土。
四、香苏搭配,气机流畅:
  
香附辛、微苦、甘平,是疏肝理气解郁要药。苏梗是苏叶之梗,发汗解表,梗不如叶,行气宽中,梗比叶胜,有促进胃肠蠕动之功,有使消化液分泌之力。我用此两味搭配,是取其能流畅气机。
  
我以香苏合用,再结合具体证候加味,如消化不良,胃脘满闷加山楂,麦芽;情绪郁结,胸闷胁胀则加郁金、青皮;大便欠畅,下腹胀满加枳实、大腹皮;有人无虚而进补、人参、桂元、红枣、木耳而致填塞不化加莱菔子、枳实……使体内气机流畅,推动运化有力,缓解心情郁结,使进脏器运化有力,有益而无损。
医案


案一、王×,男,21岁,
  
初诊:1970年2月21日

  
主诉:(患者不能讲话)由其母代诉:

  
患者3日前因发风疹块,至劳保医院诊治,给服抗过敏药无效,症状反甚,后转上级医院,注射溴化钙二支后即由神疲,懒言,而在一夜之间发展至目不能睁,口不能言,该院收入病房,遍查无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癔病,经过治疗(包括药物口服、注射、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等均无效,又转精神科治疗,神经科及均认为无特殊情况,亦无有效办法,故出院后至本院针灸科治疗。

  
检查:患者形瘦而颀长,面色少华,两目闭合,以手启之,诉视物不清,双眉紧蹙,露苦楚之状,呼吸略有短促,全身肌肤索泽,腓肠肌宽松无劲,舌质红而少苔,舌根部薄腻,脉细而带弦。

  
辨证:因祖国医学无“癔病”其名,但以见证不同,亦可归在“脏躁”“厥痉”等之范畴,故只能从其病史分析,从其家庭负担重,体本赢弱,又无适当营养,近又兼心情焦急等情况结合脉来弦细,弦为肝旺,细为血虚,故断为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又从舌质红,苔腻,又为郁火伤阴。

  
治则:益气养血、平肝理气、豁痰开窍。

  
处方:党参10g  黄芪10g
当归10g  白芍15g
焦白术9g  茯苓15g
钩藤9g  菊花5g
陈皮4.5g  天竺黄9g
菖蒲根10g  香附10g
广郁金9g

  
针灸穴位:大椎、百会、膻中、通里、内关、中脘、心俞、肝俞、肾俞、太溪、

太冲、天突、廉泉、丰隆、足三里。
  
三日后,双目能开,五日后即能讲简单词句,但尚感胸中有气上逆,再用旋复代赭汤;又见其舌质红少苔、口干,又加北沙参、天麦冬、芦根、生地之属滋阴清火;夜不成寐又用温胆汤治其心胆虚怯;胃病泛酸用左金丸;鼻有微血用茅根、丹皮、赤芍、山栀等,最后又因下肢无力,而目尚不能久视,再用六味地黄、杞菊、二至等出入为治,至5月2日,恢复工作。

  
按:按近代医学所称之癔病,乃属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往往由于心内冲突,心理创伤,或处境困难等引起的高级神经系统障碍的反应。临床上症状多端,常与多种器质性病变相仿佛,故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在治疗上亦无特殊办法,以心理治疗为主,常以暗示方法进行,但效果难以预计,这确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疾病。而对这种疾病,病人与家属焦急万分,但医生只能心中有数,决不能流露出没有办法的意思,因为医者无办法,使患者失去信心,而且不是所有疾病,都能以目前的仪器能检查出所以然,因此检查无阳性体征亦不能断然决定患者无病。作为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病人着想,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已任。一人力量有限,一种方法无效,可以共同商榷,这可给病人以信心,并可为医疗技术上求进步。对于此例的治愈,我认为一不是我们中医科的技术特别高明,二不是病程已到自然痊愈,而是我们中医科医生对病人寄以无限同情,想方设法,并与家属,单位共同关心给予治疗以很大的支持,病人自已树立信心的结果。

案二、陆××,女,54岁。
初诊:1976年1月10日。
  
主诉:75年12月10日,因患子宫颈癌住院手术,术后其他情况尚佳,眠食均安,但小便不能自排,插导尿管,后西医用药无效,因之导尿管拔而复插者再三,曾给服过人参及补中益气汤均无效,妇科,泌尿科检查无异常。

  
检查:面色红润,脉象弦紧,舌苔尚正常,能下床自由活动,言语有力。但神情有些紧张,担心不能拔去导尿管。

  
追问病史:患者平时小便过急时,反而排出不畅,必须卧床片刻方能畅泄,五年前,在一次阑尾手术后,亦有类似情况,但用西药一周后即可自解。曾诊断为尿道痉挛。

  
诊断:手术后气血阻滞,尿道挛急。

  
处方:川芎9g  当归15g
炒白芍30g  甘草5g
制香附9g  广郁金9g
降香5g  桔梗5g
车前草10g

  
服药3贴后,小便自导尿管中溢出,后拔除导尿管后小便即能自解。

  
一周后复诊,再给上方七贴善后,痊愈出院。

  
按:患者,家庭妇女,过去有尿急时排尿困难,必静卧片刻才能畅泄之病史。在一次阑尾手术后,亦有小便不能自排一周,此次是子宫颈癌手术,患者情绪比较紧张,顾虑颇多,因此术后一月小便尚不能自排。

  
在会诊时,结合四诊所得,分析并非气虚、血亏或尿道有其他疾病引起,亦非实质性块物梗阻。而脉弦紧,显有挛急之象,故用芎归术芍草汤以解挛急,并加香附,郁金舒肝理气,以桔梗升提开气,以车前利尿,一举而获效。

案三、章××,女,32岁。门诊号19268。
初诊:1978年4月27日。
  
主诉:两大腿外侧及骶骨处酸痛、寒冷、麻木,其冷出自骨髓,重裘包裹不温,其痛为钻如掣,行走必须扶持,在家中休息已一月。

  
追问过去病史:病起于1974年产后受寒,开始感尾骶骨至大腿酸痛,有寒冷感,逐步发展至两腿,无力行走,曾至某医院伤骨科诊治,摄片诊断为致密性骶髂关节炎。服地塞米松后缓解一个月,但停服后又复发,曾服过乙底酚及通经络血中药,针灸治疗均未能好转。

  
检查:患者面色萎黄而虚浮,舌质偏淡而胖,切其脉沉细。

  
辨证分析:病起于产后百脉空虚之际,外寒乘虚入于筋骨,与一般寒入经络有所不同,舌质淡胖,脉来沉细,症属寒痹,当用温阳散寒之品。

  
诊断:寒痹,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处方:熟地12g  麻黄6g
鹿角片9g  生甘草6g
制川乌、制草乌(各)5g  川芎6g
当归12g  炒白芍15g
防己15g  木瓜9g
淮牛膝9g  威灵仙12g
僵蚕9g  伸筋草12g

  
5月5日 二诊:服药后无甚不适,续服7贴。

  
5月12日三诊:局部疼痛有所减轻,自已已能扶杖行走,(但从公共汽车站至医院,一般人步行十分钟之路程,中间尚需在自带小板凳上小坐片刻,方能继续行走)

  
处方:上方去麻黄、熟地、加川断10g
狗脊10g

  
自后,每隔10天门诊1次,用药除有兼证外,仍守原方不变,至7月初尾骶骨及两腿之疼痛已减十之五六,能独立行走1站路程,已不需扶杖或小坐。8月份天气转热,症状亦消失,暂停服药。

  
按: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在中医书籍中无此病名,但其见证属于寒痹,我之所以用阳和汤,主要是此症起于产后受寒,寒入筋骨,欲其寒出,必须开腠理以给出路,但其病延日久,身体虚弱,寒痹日久不愈,是阳气不振,故必用温阳之品。阳和汤本是《外科全生集》中治阴疽之方,我借用其解散寒湿之功。服用之后,患者自觉寒冷、疼痛渐解,病情亦逐步好转以致痊愈。

案四、周××,男,52岁。初诊:1978年6月15日
光华医院门诊号1001号

  
主诉:患类风关已10年。近5年来除手指关节肿胀之外,发现右手肘关节以下肿胀不消,曾去市级医院诊治,诊断为淋巴液回流受阻,治疗半年,未能见效。

  
检查:患者右手自肘以下肿胀,手背如发酵面粉状,按之凹陷,霎时又回复,试用针灸针刺之,即流出黄水,但肿不消,舌苔粘腻,脉象滑利。

根据以上情况,首先考虑是湿滞,故用燥湿药物进治但一月无效。后又考虑可能为久病气虚,运化无力,故俟舌苔粘腻好转后,又用益气利水法,仍不见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5-1-15 23:09 , Processed in 0.0416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