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2|回复: 0

中医治疗盆腔炎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8
发表于 2011-7-19 0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治疗盆腔炎 [图片]

淡泊宁静 2011年01月22日 16:42 阅读(1) 评论(0) 分类:妇男医案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包括子宫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病灶总局限于盆腔部位,但每次引起全身违和,严重的可影响妇女的生活、劳动及夫妻生活,尤其是慢性盆腔炎,又常常引起带下、痛经、癃瘕、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疾病。盆腔炎的病变过程与侵入细菌的种类、毒力及个体对细菌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在多数情况下输卵管受累较频发。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慢性盆腔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反变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多发生于分娩、流产、盆腔内手术操作不严密,或经期卫生不洁,病原体乘虚而人。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为内因;邪毒之气,此为外因。只有在胞官气虚或机体虚弱时,邪毒方能为病,或当有诱因时,邪毒才易为病。归纳之:外因:湿热邪毒;诱因:新产、半产术后经期;内因;体质虚弱,胞宫空虚,正气未复;发病:邪毒内侵。
     一、辨证施治
     (一)热毒炽盛型
    发热恶寒,小腹疼痛拒按,腰酸坠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其血腥,其气秽臭,口干喜欢,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方:清热解毒,佐以活血祛瘀。方药:银花解毒汤。银花、连翘、黄芩、黄柏、土茯苓、赤芍、丹皮、红藤、芥穗、鱼腥草、生甘草、川楝子。
      高烧加栀子、蒲公英、薄荷;腹痛甚者加失笔散、没药、生山楂;大便燥结加大黄、玄明粉;口苦咽干胁痛者加青皮、郁金、龙胆草;有血性分泌物,疑胎盘残留者应用益母草、生蒲黄。
      若高烧不退或热人营分,逆传心包,神昏谵语时可另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金散,若病发之后,静脉血栓形成或瘀血与热毒合而为邪时,当清热化瘀,凉血解毒,用化瘀解毒汤(丹皮、丹参、赤芍、桃红、乳香、连翘、银花、川连、犀角、赤茯苓、败酱草等)。
     (二)湿热壅盛型
    发热恶寒或高烧寒战,腹痛拒按下坠,腰际酸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或带如刺甘,或已形成盆腔脓肿,腹膜刺激症明显,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合犀黄丸加味。
      (三)余热滞留型
    高烧已退,低热起伏,腹痛拒按,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稠粘或子宫复旧不良,带下夹毒或恶露不绝。妇科检查可及子宫稍大,质软,压痛,附件增厚及包块兼有压痛,苔黄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除湿。方药:清解化瘀汤(三棱、莪术、黄芩、蒲公英、地丁、赤芍、丹皮、益母草、薄荷等)。
      慢性盆腔炎
    一、诊断
      1.病史与诱因  一般有分娩、流产、经期摄生不慎、忽视卫生,或手术感染史,或邻近器官炎性病变。
      主要症状:小腹疼痛或隐胀,腰骶部疼痛成酸痛,带盛;月经不调、痛经、不孕。
      2.妇科检查  子宫体压痛。附件一侧或双侧增厚或索条状或囊性肿大,压痛,牵拉痛,粘连可使子宫低于一侧98%活动受限。子宫骶滑韧带增粗、变硬、触痛(+)41%。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输卵管部分或完全阻塞不通(通气通液试验结果同),输卵管积水可是油滴状集露。
      4.B超检查  附件增厚或呈炎性块状,边界不清之暗区或有液性暗区或有光点。
      5.腹腔镜检查
      二、鉴别诊断
      (1)盆腔瘀血症;(2)子宫内膜异位症;  (3)功能性子宫出血;  (4)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5)卵巢囊肿带扭转;(6)膀胱炎;(7)阑尾炎。
      三、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及局部体征消失,因炎症引起之不孕症在2年内妊娠或一年内症状无复发。
      (2)显效:症状消失,局部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炎性包块缩小1/2以上者,炎症引起之不孕,2年内妊娠者。
      (3)有效:症状及局部体征显著减轻,B超检查炎性包块缩小在1/3以上者。
      (4)无效:主要症状、局部体征变化不明显或加重者。
      四、辨证施治
    1.湿热瘀结型  小腹疼痛,腰骶部痛坠,经期加重,带盛色黄,或尿赤,或便结,或月经失调,舌苔薄黄,脉弦。
      治法: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方药:银翘红藤汤(银花、连翘、红藤、三棱、莪术、黄芩、苡仁、丹皮、纯姜黄、狗脊、赤芍等)。
      2.寒湿瘀结型  少腹疼痛不绝,腰骶部酸痛,带呈色白质稀,或伴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经行腰腹痛增。舌淡、苔薄润,脉细或细弦。
      治法:经期散寒,化瘀除湿。
  方药:温经化瘀汤(桂枝、三棱、莪术、赤芍、丹皮、没药、昆布、水蛭、乌药、茯苓等),或少腹逐瘀汤。
     3.气滞血瘀型  少腹疼痛且胀,腰际胀痛,带下形成,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甚而痛,舌质正常或淡暗,苔薄白滑或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理气宁坤汤(枳实、赤芍、丹参、柴胡、甘草、山甲、皂刺、桃仁、三棱、路路通等)
      4.痰湿瘀阻型  形体肥胖,腰酸腹痛,经期加重,带感稠粘或经血中夹有粘液,月经失调或闭经,经期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滑。
      治法: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方药:化痰通痹汤(浙贝母、苍术、白术、皂刺、昆布、赤芍、山甲、茯苓、夏枯草、海浮石、路路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5-1-15 23:06 , Processed in 0.0459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