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
一、开二汤
[组成] 姜半夏4.5g 陈皮6g 茯苓12g 苍术6g 香附9g 川芎9g 青皮6g 莪术6g 槟榔6g 生姜3片 木香6g
生甘草6。水煎服。
[功效] 蠲化痰浊,调气和络。
[临床应用]
主治痰湿阻于胞宫的闭经。方中姜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健脾燥湿以化其痰:香附、青皮归入肝经,能疏肝理气,化滞调经;木香、槟榔行气止痛,佐入一味莪术破血通经。全方宗旨为温化痰浊,调气和络,以冀痰除脾振,气行经通。
二、柏兰汤
[组成] 柏子仁9g 泽兰9g 卷柏6g 牛膝9g 川续断9g,熟地9g 当归9g 白芍10g 炙甘草6g。水煎服。
[功效] 交通心肾,养血调经。
[临床应用]
主治因心肝火旺,心气不得下通所致的闭经。症见经闭不行、心烦不寐、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红、脉细数等。本方是由柏子仁丸合泽兰汤化裁而成,方以柏子仁、泽兰两味为君,均能归入肝经,味辛能散,前者滋养阴血,养心润肾;后者舒肝和营,活血通经,心肝得养,火旺自消。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牛膝、川续断补肾通经,配入卷柏苦寒清热,归入肾经,引药下行。
三、大安营煎
[组成]当归9g 川芎9g 白芍9g 生地12g 丹皮6g 山栀6g 黄芩9g 川续断12g 秦艽6g 茯苓9g 生甘草6g
薄荷(后下)4.5g。水煎服。
[功效]养血清热,安定营血。
[临床应用]主治人流或输卵管结扎后月经过多。本方出自宋代《素庵医要》,原治妇人经水先期,或因血热.或因郁火,或因营分受风所致。陈氏扩充应用于上述病症。方用四物汤养血;丹皮、山栀、黄芩清热;秦艽、薄荷祛风:茯苓健脾和中,以生气血,川续断补肾养肝,可治崩漏。
四、乌药汤
[组成]乌药6g 砂仁(后下)3g 木香6g 延胡索9g 香附9g 吴茱萸9g 桂心3g 当归9g 白芍9g 生姜3片
炙甘草6g。水煎服。
[功效]理气止痛,散寒祛瘀。
[临床应用]主治因受寒、淋雨、涉水或因过食生冷而致胞宫寒凝血瘀的痛经。临证可见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喜按、喜热、经行量少、色淡、或兼有小血块、畏寒、舌边或有瘀点,苔白、脉沉紧。本方是仿《金匮要略》温经汤而制。吴茱萸、桂心、生姜,温通散寒;乌药、木香、延胡索、香附,味辛善散,舒肝理气,以通止痛。其中乌药一味上入肺脾两经,下归肾经,开肺顺气,温肾散寒,治经行腹痛为其所长,故选为君药,配入当归、白芍,更是相得益彰。
五、如圣汤
[组成]当归18g,醋炒川郁金6g 北沙参12g 醋炒延胡索9g 苦参9g 醋炒山楂核9g 肉桂6g 淮牛膝9g 木香6g 制香附9g
肉豆蔻6g(赤石脂炒后去石脂) 醋炒川续断9g 益母草9g
甘草6g。将上药研成粗未备用,根据病情每服18~24g,用纱布包药,放热水瓶中,用滚开水冲入,塞好瓶盖,待2~3个小时后即可服用。
[功效]温中理气,活血行瘀。
[临床应用]主治妇女行经不适、痛经和白带。孕妇宜忌之。方中当归、益母草、官桂、香附四味为主药,有活血行气、解郁散结之功;佐延胡、木香、郁金、山楂核,具止痛消胀之效;川续断舒筋和络;辅肉豆蔻健脾温中,又参入苦参、沙参以解诸药温燥;甘草一味更能调和诸药,且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六、桑翘汤
[组成]冬桑叶9g 连翘壳9g 天花粉9g 大丹参9g 泽兰叶9g 淮牛膝9g 益母草9g 炒竹茹4.5g
炒甘菊花4.5g,水煎服。另川贝母粉1.5g(冲服)。
[功效]清热凉血,引血下行。
[临床应用]主治经行吐血的“倒经”。陈氏认为经行口鼻出血多因气火有余,营血空虚所致。本方用桑叶、连翘两味为君,性辛味苦,轻清上浮,治热伤上焦血络之标;丹参、泽兰叶、益母草养血通经以治其本,参入牛膝引血下行,入归胞络,妙用川贝母一味研粉吞服,起到清热肃肺宁络之功。如有大便秘结者,酌加生大黄以泄热通肠。
七、三核汤
[组成]荔枝核9g 橘核9g 制香附9g 醋炒山楂核9g 全瓜蒌(切碎)9g 留行子9g 炒青皮3g 炒柴胡3g 香白芷3g
广郁金4.5g 炒白芍4.5g。水煎服。
[功效]疏泄肝气,和胃消胀。
[临床应用]主治经前、经行、经后乳房作胀,甚则疼痛,牵及胁部或腋下,或有泛恶,小腹隐隐胀痛。陈氏认为经行前后乳房胀痛多因肝气有余,胃降失和所致。因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胃失调,乳络气滞。因而胀痛。方用荔枝核、橘核、山楂相配为君,该三味均入肝经,性温味辛苦,善长理气散结行滞,山楂核又能活血化瘀,陈氏善用醋炒,取其醋为酸,酸入肝,更能载药入达病所。瓜蒌、白芷为足阴明胃经之药,能行入乳房。如肝气郁久而化热者,可于方中再加蒲公英、连翘壳,以清热通络。
八、三苓完带汤
[组成]党参9g 淮山药9g 云茯苓9g 赤苓9g 猪苓9g 建泽泻9g 焦车前9g 椿根皮9g 鸡冠花9g 细木通3g 制茅术3g
白果(打)7个。水煎服。
[功效]运脾化湿固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运不健,湿浊下注,带脉不固的带下色白。本方是由傅青主“完带汤”加减而成。方中特配茯苓、赤苓、猪苓以加强健脾利水渗湿之功,使脾运健,则湿浊自化;又参入具有收敛作用的白果、椿根皮、鸡冠花,以固摄止带治标。如湿蕴成热、带色转黄者,陈氏常用黄柏、黄芩、丹皮等清热;如病久肝肾两亏、奇经失利而带下色赤者,则治疗转用养肝肾,兼固摄为主,陈氏习用熟地、山茱萸肉、枸杞子、旱莲草、牡蛎、阿胶、藕等品。
九、大补元丸
[组成]别直参9g,熟地9g,金樱子12g,淮山药12g,白芍9g,白芷6g,煅牡蛎9g,五味子6g,白术9g,柴胡6g,山茱萸肉9g,大枣5枚,升麻6g,乌贼骨9g。上药如法研成细末为丸,如桐子大,每日服2次,每次服100丸,空腹温开水送下。
[功效]补脾益肾,平肝升提。
[临床应用]主治妇人或因产时胞络受损,产后过早劳动,以致中气下陷;或因早产、多产使肾元亏虚,冲任不足而引起的子宫脱垂。
证治经验
一、月经病
陈氏治疗月经病,特别注重“调”字。认为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过多、过少或闭经等,均因冲任失调所致,治疗时,对热者清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瘀者行而调之,主张多用和营养血,疏调气机,以冀使肝脏功能正常,冲任得以通盛,临床上常以八制香附丸(香附、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红花、川黄连、半夏、秦艽、丹皮、青皮等)为主方,随证加减之。此外,陈氏又强调,当行经时宜情绪舒畅,劳逸结合,避冒雨涉水,勿食生冷酸收及辛辣之物;医者切忌过用g伐之品。
月经先期
先期固以血热者居多,但又因冲海有热,及肝胆气火内盛所致者亦不少,故治疗上有清热调经和养营平肝正经之别。陈氏用生地、黄柏、丹皮、秦艽、青蒿梗以养营清热;用柴胡、山栀、白芍、香附等以平肝正经,然先期往往与月经过多并见,因而常加用墨旱莲、炒荆芥、乌贼骨等调经止血。
月经后期
本病常与量少并见,或常为闭经之前驱病症。除因气营两虚、冲海虚弱所致者外,亦有因气滞所致的夹实症。陈氏用调气和营法,以四物汤加鸡血藤、丹参等养血和营调经,并参以香附、陈皮等调气。对于奇经失利,冲海虚弱者,用温养肝肾之法以治其本,防其日久迁延成血枯之症。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紊乱,无一定规律,属经行失调的一种。一般由于脾阴不足、肝郁有余、气机逆乱所致。陈氏常用加味逍遥散以养营和血、舒肝解郁。
崩漏
盖有因劳顿有热,迫血妄行;有因气虚冲任束固无权;有因心、肝、脾三脏约束无权;更有年老奇经失调所致。陈氏常以“黑蒲黄散”(炒黑蒲黄、炒黑棕皮、川芎、丹皮、香附、白芍、阿胶、当归、地榆炭、熟地、荆芥、血余炭等)为主方,根据寒、热、虚、实随症加减。热者以养营清热固经,加用丹皮、知母、黄芩、黄柏、连翘等味;气虚者治以健脾益气,固摄冲任,常以党参、黄芪、白术为主;对于年老经水复行者,以魏玉璜不补补之法(熟地、甘枸杞、白芍、枣仁、黄连)治之。
闭经
闭经总属不足,但亦有夹实之证。陈氏将经闭分为四种证型:(1)由于痰浊阻塞,气机行失宣所致。治疗上以蠲化痰浊,调气和络,经用二陈汤、竹沥达痰丸等以化痰,再用丹参、益母草、当归、白芍或四物汤以养血。(2)气血两虚,冲海亏损。治宜益气养血调经,以八珍汤加阿胶、鸡血藤等养血,兼用香附、木香等理气,并以牛膝引经血下行。(3)因心气不能达于肾而致。常治以交通心肾,善用柏子仁合泽兰汤为主方。(4)由于奇经失利所致。治以调补八脉,药用鹿角、巴戟、益智仁、紫石英等,再兼用理气之品。此种证型,常见于闭经日久或青春发育欠佳者。临床上对病因病情错综复杂的患者,陈氏常以香草汤(香附子、益母草、鸡血藤、当归、泽兰叶、川芎、柏子仁、赤砂糖。有养血、活血、行气、化滞的作用)为主方随证加减。如见体质坚而兼有腹痞、腹痛拒按者,可以本方加牛膝、莪术、红花等行血化瘀。
痛经
陈氏曰:痛经一病,乃因经血运行不畅所致。经血运行不畅者又因气滞、瘀阻,或营亏气虚、运行乏力引起。治疗应以理气、养营、活血、温通为治则,根据不同证型,施治有所侧重。对气滞不调,冲任失和者,治以调气和络而调冲任,药用香附、延胡、木香等理气,当归、丹参、泽兰、月季花以活血,桂枝、艾叶、吴茱萸温通,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对营虚气滞者,以养营调气,重用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对由血虚所致的虚痛者,以调补为主,用黄芪建中汤养营温补以止痛。
经前期紧张症
是指经前或经行时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如性情改变,烦躁易怒,头晕头痛,心悸失寐等。陈氏辨证属心肝两经之病,一是因营血不足,肝阳上越,治以养营平肝;二是因心血不足,心用有余,治以养心脾,安神定志,如见挟痰浊者,以兼化痰浊。
经前乳胀
本病为经前紧张症的一种表现,以乳胀为其主症,故作为单独一个病来辨证论治。陈氏认为本病主要因肝气有余,胃失和降所致。因乳头属肝,故以疏肝理气为治;又因乳房属胃,故参以白芷、瓜蒌等阳阴经药,以加强疗效。常用荔枝核、橘核、山楂核、青皮等疏肝理气;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甘草节以通络。偏热者用连翘壳、蒲公英等。对此类患者,陈氏又喜用济生橘核丸常服,而取得更好的疗效。
经行泄泻 陈氏认为本病是由于脾失健运、冲海衰弱或肝脾失协所致,故采用温肾健脾或理气和中。
二、带下病
湿浊下注,带脉失司则成带下。如脾失健运,湿聚下注带脉成白带,质稀;湿蕴成热则黄带,质稠粘,且有秽味;带下色赤者,常见肝肾两亏,奇经失利所致。陈氏常用黄柏、黄芩、丹皮等清热,赤苓、车前子、泽泻、萆xie以利湿,椿根皮、乌贼骨、莲须、鸡冠花以固摄止带。根据湿热之轻重,清热与化湿药则有所侧重。对肝肾两亏、奇经失利者,以养肝肾,和脾胃,兼固摄,常用熟地、山茱萸肉、枸杞子等补肝肾外,往往配合旱莲草、牡蛎、阿胶、藕节等止血固摄之品。
三、妊娠病
恶阻
妊娠后,每见恶心呕吐,思食酸味,困倦欲卧。陈氏认为,此际乃因血聚养胎,肝阴不足而横逆克土,土随肝急则火动而上逆所致。常用白芍以柔肝,菊花以平肝阳,又善用左金丸辛开苔降,和胃止呕。此时宜轻淡酸味之属,忌厚味滋腻之品。在服药方法上,宜少量多次服,必要时在服药前用鲜生姜片擦舌,以防呕吐。
胎漏
陈氏认为,妊娠胎漏与妊娠下血应予区别。妊娠后每下血似月信者,名曰妊娠下血,又名“激经”,或称“垢胎”。此为孕妇血盛气衰,或为营分伤风所致。妊娠后经血不时而下者,名曰妊娠胎漏,此乃因冲任两经气虚,肾脉无力系胎所致。故安胎以补肾为主,但胎儿之生长发育,又赖母体营血之充沛,所以往往脾肾胃同治之,常用陈修园之“所以载丸”(党参、白术、杜仲、桑寄生、糯米、红枣)为主方,并随症加减。对习惯性流产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并嘱患者每服用桂圆红枣糯米粥,以药疗与食疗共补之,且注意妊娠期摄生,切忌房事。对于安胎药苎麻根及南瓜蒂的应用亦有区别:若孕妇兼有便秘者用南瓜蒂,大便通顺者苎麻根。
胎萎不长
胎萎不长者,多因孕妇有宿疾,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又加将息失宜,不善调摄;或伤损胎气,致使胎儿生长缓慢。法当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其宿疾,随症治之。
子肿 古人对妊娠期身体四肢肿胀,按程度表现不同而为子肿、子满、子气、皱脚、脆脚等。均可从肺、脾、肾三脏论治。
子烦 妊娠以后,出现心悸胆怯,烦闷不安者名曰子烦。大凡由于素体阴虚火旺所致,或由痰湿阻滞,或由肝郁气滞。施治者当以辨证。
四、产后病
由于产时的创伤与出血,以致元气耗损,抵抗力薄弱,加之将息失宜,调摄失当,易致产后诸疾。陈氏对产后病的诊治,主要根据《金匮》中提出的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有无停滞;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随时照顾气血。陈氏在选方用药上采取产后宜温,补虚不忘化瘀,但补虚不致滞邪,化瘀不宜过于耗散气血,消导必兼扶脾,清热不宜过于苦寒,解表不宜过于发汗,攻邪不致伤正的原则进行辨证施治,先用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诸疾。且以此方作为产后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常规用方。
产后恶露不绝
陈氏将之分为虚实两种,虚者因耗气伤血太过。又加劳顿而致气营两亏,冲任束固无权,治宜益气固本。用两仪膏加味,药用党参、黄芪、熟地、阿胶、艾叶、炮姜等;实者因肝气抑郁,气滞则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所致,治宜祛瘀生新,以生化汤加味,药用当归、川芎、炮姜、益母草、炒荆芥、山楂、香附炭等。
产后乳房胀痛结块
一般多见于乳痈之初期,乳房属阳明,乳头属厥阴。多因肝郁气滞,气血不畅,络道不利;或为乳头凹陷,乳汁壅塞不畅;或为乳头吸吮不力,乳汁积滞;或因乳头破碎,邪毒入侵所致。陈氏治疗一般多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如不及治疗,将变为乳痈。
五、杂病
不孕
陈氏在诊治功能性病变引起不孕的患者中,常见有两种证型:一属虚证,乃由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八脉空虚所致。治宜温养肾阳,益气养血,调摄冲任,填补八脉。常用药物:温养肾阳者鹿角、巴戟肉、仙灵脾、紫石英、益智仁、菟丝子等品;益气养血者如潞党参、生黄芪、熟地、白芍、白术、当归等;调摄冲任者如茺蔚子、艾叶、月季花、玫瑰花、赤砂糖之类。其方药以五子衍宗丸、四物汤、艾附暖宫丸、毓麟珠等化裁。一属实证,乃由肝郁气滞,痰湿阻滞所致,治宜舒肝解郁,疏调气机,燥湿化痰。常用药物有醋炒柴胡、制香附、苏梗、枳壳、茯苓、米仁、茅术、制半夏之属。方药以九制香附丸、苍莎导痰汤等化裁。
乳癖
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小叶增生或慢性囊性增生。本病的发作往往与月经期有一定关系,或伴有月经不调或不孕。陈氏多从肝胃及冲任诸经调治。
症瘕
妇人症瘕,多以下腹为主,证属任脉为病,冲气不宣所致,有挟气,挟血,挟痰之别,以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消症散结为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陈氏主张攻补兼施,或寓补于攻,以缓缓图功为上,切忌急于求成,轻投或妄投峻厉之品以戕正。
经断前后诸证
陈氏认为由于阴虚于下,阳冒于上,肝阳上腾,清空被扰,以致神无所归。其证常见头晕目蒙,心悸失眠,烦热汗出等症,当以养营平肝,育阴潜阳,宁心安神,兼化痰浊。
陈氏治学极力推崇宋代陈素庵,明代王肯堂、傅青主和清代叶天士,尤其赞赏明代陈文昭所著的《陈素庵妇科补解》一书。陈氏擅长妇产科疾病的诊治,尤对月经病、不孕症、产后病更是得心应手;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宫外孕、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等病,均取得较好疗效。在诊断方面,陈氏指出治病关键在于识病明理,认为只有病识理明,才能中肯用药。临床识病主张四诊合参,特别强调望诊,尤重察目。对舌苔的望诊也颇有研究,撰有“舌苔学讲稿”,文中曾谓“信而有征者,莫过于舌苔,况症有真假,苔无虚伪,求诸色脉而不得者辨之于苔,则无或少误,然舌苔有多种,舌质之复杂,苟不详辨,亦有千里之误”。并认为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可反映肾、胃两天之功能,尤对年老、久病、体虚之患者可测知预后之吉凶。在问诊时,善于掌握患者之心理及隐曲所在。陈氏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多易气郁,应审其偶,察其遇,有的放矢给予安慰譬解,做到药治与心解结合,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其于闻诊,认为须听其言,闻其气,语言低微,多有气郁或气虚;声宏嗓粗,多属火属实。其于切脉部位,则认为妊娠者重左寸,不孕或闭经者重两尺,肝气郁结者重左关,脾胃病变重右关,经停两尺弦滑者为有孕之脉。
陈氏治病在继承其父陈筱宝经验(以调养病人元气为本,以调治血分为旨,妇科杂病以调肝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平生临床所见,又提出治病几个要点。(1)注重脾胃后天之本。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故苦寒败胃之品不宜多用、久用,以免损伤脾胃升降功能。(2)调经勿忘气药。女子月经失调,治疗奇经八脉固为常法,但调肝也至关重要,尤对中年妇女,因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用事,气滞多肝郁,则血凝,气行肝气舒,则血行,故调经必疏肝,疏肝须理气。陈氏应用气药主张宜用行气开郁之品,切忌破气以伤正气。(3)带下分清湿热。女子带下虽有白、黄、赤、青、黑之分,析其病因,陈氏认为不出湿与热两邪,辨证论治须分清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前者治疗健脾化湿为主,兼以清热止带;后者应清热为主,兼以化湿止带。
医案
案一、月经后期
王×。冲任督带空虚,气痹营亏,血海少贮,经事惯常数月一行,形寒祛冷,腰酸肢楚,气机日钝,苔前半薄中根腻。治拟温养八脉,调其气机。鹿角霜、菟丝子、补骨脂、煨益智、全当归、鸡血藤、紫丹参、制香附各9g,熟地炭12g,巴戟肉、春砂壳、白参片(吞)各3g,新会皮4.5g,藏红花1.5g。
案二、月经先后无定期
程×。受气于谷,脾阴乏于灌溉,经脉势难营泽,而又营虚血少,肝木失养,中脘气滞,肝脾失谐,经来或先或后,眩晕惊悸,平时带下,纳谷作胀,嗳气则舒。拟以加味逍遥散养血舒气调之。当归身、杭白芍、制香附、云茯苓、炒枣仁、焦建曲(包)各9g,炒柴胡、广木香各3g,生姜2片,大枣5个。
案三、崩漏
秦×。出血断续,遭劳则甚,色淡,夜卧梦忧,小溲勤解,舌淡苔薄。心、肝、脾三脏失职,慎防狂行,拟补益心脾,引血归经,仿归脾法调之。生地熟地炭各12g,党参、黄芪、云茯苓、白术、当归、炒阿胶、炒枣仁各9g,炒远志、春砂壳各3g,煅牡蛎15g(先煎),十灰丸12g(包煎)。
案四、闭经
邹×。冲气不调,任脉闭塞,经停三月余,中脘窒塞不畅,苔白腻,脉濡缓。拟调气和络,蠲化痰浊。新会皮、姜半夏、紫苏梗各4.5g,制香附、炒白芍、大丹参、泽兰叶、益母草各9g,煨木香3g。平时早服大菟丝丸,晚服竹沥达痰丸。
案五、倒经
黄×。经停将近1年,偶见口鼻出血,舌苔燥腻,脉象弦数。血室空虚,浮阳上扰,肺金被灼,先从脾胃两经调治。冬桑叶、连翘壳、天花粉、大丹参、泽兰叶、淮牛膝、益母草各9g,炒竹茹、炒甘菊各4.5g,川贝母粉1.5g(冲)
案六、痛经
周×。经转超前2天,腹痛,胀盛于痛,腰酸难支。皆属气滞瘀阻,从宜气和络而利机关。全当归、制香附、炒延胡、茺蔚子、川续断、丹参各9g,煨金铃、紫苏梗、炒白芍各4.5g,月季花5朵,赤砂糖1匙。
案七、经前期紧张症
盛×。素体肝气肝阳易动,经前烦躁易怒而喜疑,夜寐不安,幻梦纷集,前日经转颇多,头目眩晕,舌苔中根黄腻,脉细弦,种种见症皆属于肝,拟调其气而潜其阳,和其营而清其热,参以熄风豁痰,安神定志。生石决30g(先煎),炒甘菊、炒远志、姜半夏、炒白芍、炒丹皮各4.5g,带心连翘、煅龙骨(先煎),双钩藤(后入)、赤茯苓、白蒺藜、炒当归各9g,炒竹茹4.5g。
案八、经前乳胀
李×。经将临期,预感乳房作胀,牵引及胁部、腋下疼痛,泛恶,小腹隐隐胀痛不舒,肝气抑郁,中焦不得舒展,拟以调化。荔枝核、橘核、制香附、醋炒山楂核、全瓜蒌(切)、留行子各9g,炒青皮、炒柴胡、香白芷各3g,广郁金、炒白芍4.5g。
案九、经行泄泻
王×。经行便泄,稀如水样,日行数次,经色不鲜,量多,面色萎黄,舌淡胖,脉濡细。乃火土不足也,治拟温补。制附片1.5g,焦白术(土炒)、补骨脂、党参各9g,巴戟肉(盐水炒)、煨木香各3g,煨肉果4.5g,煨姜1片,大枣5个。
案十、带下
祝×。带多色白或黄,质稠粘,且有秽气,心烦易怒,便结,胁胀不舒,舌红
苔薄黄腻,脉弦数。肝有郁热挟湿下注,带脉失司,治拟清热利湿。龙胆草、细木通各3g,焦车前、块滑石(包)、生米仁各12g,泽泻、炒黄柏、粉萆xie、椿根皮各9g,炒丹皮4.5g。
案十一、恶阻
吴×。妊娠将近3月,仍呕吐频作,舌酸、脘闷拒纳,头晕目花,困倦乏力,舌苔黄腻,脉象细滑,肝胃不和,拟两顾。戊己丸(包煎)、紫苏梗、炒黄芩、陈皮各4.5g,姜半夏、桑寄生、姜竹茹各9g,春砂壳、乌梅各2.4g,枇杷叶(去毛)3片。
案十二、胎漏
蔡×。妊娠3个月,漏红反复,腰尻酸楚。冲任亏损,防其结而不实,有坠下之险,拟经和之养之。党参、炒白芍、新会皮、苏梗各4.5g,生黄芪、焦白术、菟丝子、覆盆子、阿胶珠各9g,炙甘草3g,大红枣3枚,米炒荷蒂3个。
案十三、胎蒌不长
李×。妊娠6个月,胎儿小于月份,脾胃素弱,食少事烦,形神萎顿。气血不足,冲任虚损,治拟补脾胃,培气血,安养其胎。党参、焦白术、炒黄芩、当归身、炙黄芪、云茯苓、桑寄生、川续断、大熟地、淮山药各9g,杭白芍4.5g,春砂壳2.4g。
案十四、子肿
王×,妊至9月,胸满腹胀,咳呛气逆,卧不着枕,已有半月,此属子肿。紫苏叶、福泽泻、光杏仁、生白术各9g。炒枳壳、炒黄芩、陈皮各4.5g,桑白皮,净蒌皮各12g,煨木香3g,枇杷叶(去毛,包)3片。
案十五、子烦
张×,妊娠6月,心中闷乱,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脉细滑数,为胎中郁热,治拟清热降火,养阴除烦。姜川黄连1.5g,炒竹茹、焦山栀、黄芩各4.5g,肥知母、大麦冬、杭白芍、焦白术各9g,生甘草2.4g。调治2月余,诸症若失。
案十六、产后恶露不绝
王×,产后3月,秽下断续,遇劳则多,头晕目蒙,腰腿酸软,气血两虚,八脉内伤,舌苔薄腻,脉象细迟。治拟益气固本,和胃补腰。大熟地炭12g,党参、焦白术、陈阿胶(烊冲)、川续断、炒枣仁各9g,炮姜1.2g,春砂壳2.4g,炒藕节4个,炙甘草3g。
案十七、产后乳房胀痛结块
顾×,新产10余日,乳汁不畅,胀痛有块,胸闷烦躁,肠燥便结,苔薄黄腻,脉象细弦而数。木郁化火,挟痰凝滞,络道不利,拟清泄肝火,条达气机,活血通络,润燥通便。橘叶核、炒青皮、川郁金、炒枳壳各4.5g,全瓜蒌(切)、蒲公英各12g,全当归、桃仁泥、泽兰叶、丝瓜络各9g,漏芦、木通各3g。药后诸症若失。
案十八、不孕症
徐×,素体不足,冲任不调,月经逾期而至,婚后4年不孕。法当培补脾肾,温养八脉。鹿角片3g,仙灵脾、覆盆子、淮山药各9g,菟丝子、党参、制香附、茺蔚子各6g,大熟地12g,鸡血藤膏2.5g,月季花5朵,赤砂糖1匙。以上方出入调理半载余,冲任得调,月事应期而行,又服2月余而胎孕。
案十九、乳癖
蔡×,经将临期乳房乳头先有胀痛,触之更甚,块如李核,皮色不变,伸举不便,婚后3年不孕。肝气失调,胃经失和,冲任亦有不调,法当疏肝解郁,理气通络,化痰软坚,兼调冲任。鹿角片、橘叶核、漂海藻、淡昆布各9g,紫丹参、炒延胡、焦蒌皮、路路通,丝瓜络各6g,炒赤芍、炙甲片醋炒柴胡各4.5g。经调治4个月,诸恙好转。
案二十、经断前后诸症
李某,年已七七而过,月事应断未断,血海有热,来潮量多,头晕目蒙,时有烘热汗出,心烦,夜不成寐,肢酸楚乏力,舌尖红绛少津,脉象细弦,治拟滋水涵木,育阴潜阳。大生地(蛤粉炒)、青龙齿(先煎)、紫贝齿(先煎)各12g,杭白芍、炒枣仁各9g,枸杞子、潼蒺藜白蒺藜、左秦艽各6g,炒甘菊花、远志各4.5g,左牡蛎15g(先煎),炒川黄柏、二至丸(包煎)各3g。药后诸恙均见好转。
案二十一、月经先期
章×。肝经火旺,冲海有热,经转先期,周而行,色泽鲜红、质稠粘,手足心热,午夜口干,便结,脉细弦而数。拟以养营清热调经。细生地12g,地骨皮、大麦冬、炒丹皮、左秦艽、川续断肉、香附炭各9g,炒黄柏6g,青蒿梗、炒荆芥各4.5g,薄荷梗3g(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