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2|回复: 0

名医经验——王辉萍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8
发表于 2011-7-24 0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医经验——王辉萍

淡泊宁静 2011年07月22日 20:07 阅读(2) 评论(0) 分类:中医临床

验方
一、左金方
方源:《丹溪心法》“左金丸”及《摄生秘剖》“香附枳术丸”加味。
处方:吴茱萸4g 黄连6g 白芍10g 川楝子10g 广木香10g 青皮、陈皮(各)10g 砂仁5g 白术10g 枳实10g
丹参12g 制香附15g 甘草5g。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主治:肝郁化火所致脘胁胀满作痛及食欲减退之肝胆脾胃诸证。(溃汤病、慢性胃炎、慢性及迁延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方解:吴茱萸开郁降逆,黄连泻心肝火,木香砂仁陈皮行气消胀,白术枳实健脾消痞,川楝子香附理气止痛,白芍和肝缓急,丹参活血祛瘀,甘草和中调胃。
用法:煎服,1日2次。
按:此方由先父于震诒先生所谓,凡肝郁化火、肝胃不和所引起的证候,疗效明显。也可用于忧郁症、重度恶阻(辨证加减)等病。
二、养精益肾方
方源:《傅青主妇科》“定经汤”合“养精种玉汤”加减。
处方:熟地12g 山茱萸肉8g 白芍10g 当归15g 菟丝子20g 柴胡10g 广木香10g 白术10g 丹皮10g 仙灵脾15g
巴戟天20g。
功能:调补肝肾,养精养血。
主治:肾亏肝郁、阴阳两虚之不孕症(不孕、男女不育、男女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
方解:熟地萸肉滋补肝肾、填精补血,当归白芍养血和阴,柴胡疏肝理气,杜仲菟丝子补肾养精,仙灵脾巴戟天温补肾阳,木香白术健脾理气,丹皮清肝泻火,甘草补中和胃。
用法:煎服,1日2次。
按:本方配伍重在阴阳双补,气血并调。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已制成养精冲剂,使用于不孕症及月经失调等病,颇受欢迎。
三、调经解郁方

方源:《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经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 白芍10g 当归15g 川芎7g 制香附15g 川楝子12g 杜仲15g 广木香10g 苏噜子10g
桔叶、桔核(各)15g 甘草5g。
功能:疏肝理气,养血益肾。
主治:经前乳胀、经前忧郁症、月经失调、痛经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月经紊乱等)
方解: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苏噜子川楝子郁金香附桔叶桔核理气解郁,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杜仲益肾,木香健脾,甘草和中。
用法:煎服,1日2次。经前1周起及临经时服。
按:此方理气通络为主,治疗月经失调、经期前后诸证等功能性妇科病效果显著。
四、定志方
方源:《千金方》“定志丸”加减。
处方:党参10g 茯苓20g 炙远志10g 石菖蒲15g 广郁金15g 炒枣仁15g 当归12g 白芍10g 龙骨30g
磁石30g。
功能:养心安神,祛痰定惊。
主治:心神不定,无故惊恐,善忘失眠,心悸心慌。(神经官能症、青春期月经紊乱伴意识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等)。
方解:党参补气安神益智,菖蒲开心利窍,茯苓善镇惊悸,当归白芍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郁金解结理气,枣仁敛汗除烦,远志祛痰除惊,磁石龙骨镇惊安神。
用法:煎服,1日2次。经前1周起及临经时服。
按:此方对神经紧张日久的男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明显。青少年学习紧张、休息不足出现的月经紊乱,或临经适逢考试而发生一时性意识障碍、失去记忆时疗效满意。
五、补肾协调方
方源:取上海曙光医院“二仙汤”意加减。
处方: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山茱萸肉8g 黄柏10g 当归10g 龙骨30g 制香附15g。
功能:补肾养血,调和阴阳。
主治:中老年肾虚、气血两虚,体弱乏力(男女更年期综合征、中老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老年性功能减退、内分泌障碍、月经失调等)。
方解:仙灵脾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茱萸肉滋阴止汗,黄柏泻火育阴,当归补血调经,龙骨安神敛汗,香附理气解郁。
用法:煎服,1日2次。可以长期或断续服用。
按:1995年4月22日《解放日报》发表此方后,曾接不少读者来信,服后疗效显著。此方重点在于调和肾阴肾阳,使肾气平衡,体内主要矛盾解决,诸症若失,
康复可期。
六、寿胎方
方源:《衷中参西录》“寿胎丸”合《景岳全书》“泰山磐石散”加减。
处方:菟丝子30g 桑寄生20g 川续断15g 杜仲15g 白术12g 黄芩10g 党参12g 黄芪15g 熟地12g 柴胡6g
广木香10g 甘草5g。
功能: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
方解: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杜仲、补肾,党参、黄芪益气,白术、黄芩清热安胎,柴胡升提,熟地养血滋肾,木香健脾,甘草和中。
用法:煎服,1日2次。
七、养血益气方
方源:《丹溪心法》“八珍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 黄芪20g 白术12g 茯苓15g 淮山药20g 当归15g 熟地15g 白芍9g 丹参12g 川续断15g
枸杞子12g 广木香9g 仙鹤草20g 佛手9g 阿胶15g 饴糖20g。
功能:益气养血,调理脾胃。
主治:精神疲乏,失眠多梦,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月经失调等(贫血、神经衰弱、慢性病康复期、久病或老年体虚等)。
方解:党参、黄芪益气,当归、丹参、阿胶、仙鹤草养血补血,川续断、枸杞子、熟地补益肝肾。白术山药木香饴糖佛手健脾和中,白芍理气,茯苓安神。
用法:煎成膏滋药,每次1匙,开水冲服,1日2次。
按: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将此方制成膏滋药,供病员冬令进补时选用。有气血双补,脾肾并调功能,服后诸症尽失,体力大增,故颇受欢迎。医院药剂科在夏令改制成糖浆,全年供应,常供不应求。
八、风疹方
方源:《张氏医能》“加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荆芥8g 防风8g 牛蒡子10g 金银花20g 连翘20g 丹皮10g 生地10g 紫草10g 蒲公英20g 土茯苓15g
丹参10g 甘草5g。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渗湿。
主治:风疹、风痧(出疹性传染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疹等)。
方解:荆芥防风祛风解表,牛蒡子除瘾疹风热,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紫草凉血解毒除湿毒,生地丹皮养阴清热,土茯苓利湿解毒,丹参活血祛瘀消肿,甘草泻火调和诸药。
用法:煎服,1日2次。
按:此方常用于小儿或成人风疹块、风痧。方药以辛温解表与凉散祛风热同用,清热解毒与利湿活血同用,疗效满意,未见副作用。
学术观点

一、求本审因,详察细辨

辨证是治疗的前提,治疗以辨证为基础,辨证必须通过四诊审察病因,研究疾病内部的本质。本就是阴阳所概括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具体的说,就是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所反映的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要正确的求本审因,区分阴阳、虚实,就必须注重四诊,结合现代医学,抓住疾病的主证,探求病因,从而在许多症状的体征、旧病与新患,或几种同时存在的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针对主证,找出疾病发生的本质,存真去伪,辨别虚实,分清邪正主次,把握虚实先后,才能辨证精确,治疗击中要害,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之功。
(一)辨病因,四诊俱重。
四诊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四诊的应用,要善于抓住重点,有时重问诊,有时重切脉按诊,须根据疾病的不同而因人、因时、因地有所侧重。
疾病变化多端,各有其本,孙思邈说:“病有内同外异,亦有内异外同。”内就是本质,就是疾病内部规律性;外是现象,就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脉色证候。如果治病不针对本质,只着眼于表面现象,必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治。
诊治疾病,探求病因,问诊十分重要,从个人生长发育史到女性经带胎产,从家庭、生活到工作、职业,从学习、爱好到喜怒哀乐,凡是疾病的诊断有帮助的,一概详细问。例如,对不孕症的辨治,就须问清生长发育、经带胎孕、手术流产史,又要问清家庭、环境、工作和夫妇生活情况,以了解有无先天不足、后天重病损伤、郁怒忧愁,尤其是妇女每多隐曲疑虑,长期抑郁,更易引起肝郁脾虚及心理障碍。所以,问诊可以为辨证提供足够而可靠的依据。
切脉按诊又非常重要,例如结婚妇女,月经后期,虽有经临之象,但脉象弦滑数者,须注意胎孕之可能,用药切勿以活血攻下,以免有堕胎之虞。
(二)辨病机,存真去伪。
辨病机是治疗的前提,只有辨证清晰准确,才可言立法选药精当。先生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脏腑、三焦、奇经八脉等,把阴阳、表里、寒热、脏腑、病因等情况搞清楚,先生在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告诫学生:“辨证是治疗的基础,其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症候,要辨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辨明阴阳盛衰,要辨清正与邪的虚实,又要辨明标本轻重缓急”。
1.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人是统一的有机体,脏脏相关,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经络相连,气血相通。有病就有证,而证是病的外部表现,正邪斗争的产物,我们研究致病因素,就应该研究适应致病因素的人,才能认识病与证的整体情况。先生认为,中医诊治疾病,应重视整体观念,局部病症可以影响整体,整体病变也可以影响局部。因此临证时要全面考虑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不能注重一方或忽视另一方。
如月经失调的辨证,仍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以病机辨证为主,临床上常见有虚寒、血热、虚热、气虚、血虚、肾虚、气郁、血瘀、痰湿等几种类型,各型全身症状和舌脉等见证,可因其他疾病的存在和影响而有显著差异,并且可影响或掩盖月经辨证的虚实寒热准确性。所以说,各型月经特征,虽有特点,也不是非常绝对的。因此,对月经失调必须从整体来看,全面辨证,才能抓住其要害所在,如果只凭一、二见证就作出诊断,易致误差。如妇科古籍中,虽素有“先期为血热,后期为虚寒”之说,但并非一概如此。象虚热,应是先期,然临床上后期并不少见,故张景岳曾指出:“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所谓血热者,当以通身脏象论。勿以素有不调而偶见先期者为早,勿以脉证无火而单以经早者为热。”况且,疾病的分类是一个粗糙的归纳,临床上症候错综复杂,可以几个类型、几种疾病同时并见,或先后出现,互相影响,或转变类型。所以,辨证求因,必须随时观察,注意全身情况,全面而细致地辨证,才能掌握病变的实质。
2.注意正气与邪气的关系。
疾病之所以发生,正气不足是根本原因,疾病发展转归,正气的盛衰起决定作用。所以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我们不否认邪气亢盛强大在致病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分清邪正主次,能更好地辨清疾病虚实,须知在疾病发展进程中,邪正是可以相互转化、制约的,要找出邪正矛盾的主要方面,须仔细询问、认真检查,如果不抓住主要的矛盾方面:病后期,正虚为主要矛盾方面,但不是绝对的,如年龄、体质对疾病的影响等,故诊病必须细辨。如果只重病邪而不顾正气,施以妄攻,往往正气被伤而难复;如果邪实而妄补,则致留邪而伤正;七情致病,则贵调气、宽胸怀、疏血气,令期调达,切不可妄补。因此,医者治病,必审察正邪关系。
3.注重疾病的标本缓急。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明确标本轻重缓急是选择治疗法则的基础,不明标本不足以求因,不明标本,不足以审证,不明标本,不足以论治。一般来说,外感多实,然实中有虚;内伤多虚,然虚中有实。实有六淫、疫疬、气滞痰湿、食积等,虚有阴阳气血之别,临床所见往往错综复杂,标本难明,要正确辨明标本轻重缓急,只有详细审察患者每一个症状,了解一个可能的致病因素,找出病因。
(三)师古不泥古,中西结合。
王师以治妇科病而盛名于外,他对傅青主女科的学术思想颇有研究,探求病因病机务求其本,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但他不拘泥一家之见,熟读《金匮》、《伤寒》、对自已祖先的流派有继承和发扬,分析问题,思路开阔,处理能力全面、正确,在临床中不抱门户之见,师古不泥古,积极吸取现代医学理论,做到“西为中用,古为今用。”
几年来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大量开展和研究成果,给中医的辨证施治增添了新的治疗法则,通过西医的检查,化验、诊断,使中医更深刻地了解了疾病的本质。先生积极应用新医学、新理论,在求因时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彻底弄清疾病的基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故在他的脉案中能常常体现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例如,炎症性疾病可辨为湿热、湿毒、瘀血,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基础体温单相可辨为阳气功能不足,治疗以温阳为主;子宫发育落后,当是肾虚为主要矛盾,治以益肾着手。
二、祛邪扶正 法在调中
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达到“阴平阳秘”,则健康无病,如若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则发生疾病。“调”法之意,就是平衡协调,它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谓“不足者补之益之,有余者祛之平之”。“调”就是调节人生之气化,阳气之功能,提高机体护卫、祛邪、生化之功能;调节人生之阴液、精血不足及分布异常;调节脏腑相生相克及亢盛虚衰。总之是调节人生之阴阳,使正气旺盛,邪气衰除。扶正与祛邪是调法两个基本方面,扶正也是祛邪的一部分,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防御外邪或能祛邪外出;祛邪也是扶正的一部分。以使正气免受邪气凌损,邪去正安,则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故扶正与祛邪,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互为统一,共为统一目的。调节扶正与祛邪是治疗的关键,也就是平衡阴阳、虚实。
(一)妇科调治,首重肝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它对“天癸”的盛衰和冲任二脉的盈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调,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肾在生长生殖中的作用,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与情志密切,而妇女以血为用,经带胎产无不与血的盛衰畅滞有密切的关系,血虚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血海空虚,来源不足,月经停止;血少则肝血不足,肾精失去资养,不能摄精成孕或任养胞胎,或不能化为孕汁。故肝藏血与肾藏精密切相关,精血相生,乙癸同源而司下焦,故又为冲任之本,两者在月事形成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肝肾协调则经候正常,胎孕乃成,泌乳正常。
女科治疗,首重肝肾。《妇科经论?卷一》引方约之:“……故古人治妇人病,多用香附、砂仁、木香、青皮、枳壳者,行气故也。凡妇人病,多是气血郁结,故治开郁行气为主,郁开气行,而月候自调,诸病自瘥矣。”晋·葛洪说:“凡治妇人诸病,兼治忧恚,令宽其思虑,则病无不愈。”说明疏肝理血在妇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滋补肝肾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法则,在养血活血或疏肝理气调理月经时,补益肝肾是非常必要的,可加入川续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等,同时必须认识到阴精、经血的生成与运行需赖阳气的气化与推动,如果阳气不足而衰虚,则温煦之力薄弱,运血之力不足,生化精血减少,造成阳不胜阴、气血寒凝之证,在临床可既见到血少肾亏虚证,又有因虚致实的血瘀、寒凝湿阻实证。故诊治时根据阳气与精血的生理病理关系,适量应用温阳行气之品发以调整阴阳平衡,如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葫芦巴、肉桂、鹿角等,以期推动气血生化运行,达到温润添精、益补肝肾之功,使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
(二)平衡阴阳,巧理母子。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而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故“调节、平衡”阴阳是治疗疾病的总纲,而平衡阴阳,须分辨五脏阴阳盛衰。
五脏各有阴阳,相互制约,不仅本脏阴阳互相制约,而且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相生相克,互根制约。《难经》指出,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在临床上更不仅如此,子也能令母虚,而母也能令子实,所以治疗时要充分应用五行生克乘侮的生理病理关系,母子同治,补泻兼施。例如肝,其为多气多血之脏,在女子有先天之称,易气郁、血滞,易阳亢阴亏,可累及胆、脾胃和肺等,可引起头晕、胁痛、腹胀痛、月经不调和不能消谷、黄疸等,病证繁多,皆因失调所致。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表现为头晕、面红、烦燥、郁怒等,治疗时一养其肝阴以制肝阳,二滋其肾水以克木火,三补其心血以柔肝。肾为肝木之母,壮母以泻子,心为肝木之子,壮子以益母。处方可以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蒺藜平肝阳(祛邪);以白芍、当归、生地、麦冬养心血、益肝阴而制其肝阳,以生地、山萸肉、旱莲草、潼蒺藜滋水涵木(扶正),有时又用龙骨、磁石以重镇潜阳,引火归源。
(三)气血同治,善调肝脾。

人之一身,无非气血,气之煦之,血之濡之,两者之间,犹如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生理上,互生互长,以流畅充沛为贵;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气病及血,血病伤气。故治疗时调血必理气,气血宜同治。
肝属木、主风,体阴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滋生于水,涵养于木,乃藏血之脏,性善条达,与情志密切,故气血之病与肝有直接关系;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才能化生气血,但需肝的正常疏泄,脾胃方能升清降浊;血之运行,需脾的固摄,肝的调畅,又需气的推动。如此可知,肝脾在气的生成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肝气不舒,脾虚不运,则可致气虚血亏、气滞血瘀、气不摄血等。
治疗气血之病,从肝脾着手,以疏调、和养为主,用药宜轻平,行气滞注重疏肝,养气血不忘健脾,活血化瘀不离行气。病在血者,当以治血为主,并佐以补气、理气、行气之品;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并佐以养血、活血、止血之药。治气滞肝郁,以局方逍遥散为主方,既宜肝体虚、气不舒,又适脾气弱之症,火旺者加丹栀,兼血虚者加熟地;气血两亏,八珍汤为主,益气健脾又养血,或圣愈汤、当归补血汤补气以生血;气滞血瘀者,以金铃子散或失笑散合桃仁四物汤等行气活血;出血不止虚亏者,归脾汤加止血之品,补气以固脱,补气以生血,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
(四)注重脾胃生化。
五脏各有气血,均化生于水谷精微,脾胃居脘腹中焦,受纳水谷,运化精微,送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若脾胃病变,气血生化乏源,不能灌溉五脏六腑,则更致脏腑阴阳失衡,加重疾病。故《内经》曰:“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凡病之发生转归莫不与脾胃有关,故察病者,必察脾胃强弱,治病者,必先顾脾胃盛衰。李东垣在《脾胃论》中着重提出:“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并指出治疗上善治脾胃者即可以调治五脏。
临诊治疗,不管外感病或是内伤杂病,都应十分重视脾胃生化功能,处方用药处处要注意健脾和胃和慎用碍脾妨胃之品。健脾和胃能使后天资生有源,中气斡旋得复,顽疾始有转机;对脾胃虚弱的患者,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重则欲速而不达,反致虚弱更甚,切忽不审察胃气而大补、妄攻,谨慎应用熟地、麦冬等滋腻之物,如欲应用应加入白术、陈皮、木香、半夏等健脾行气;也可加入砂仁、蔻仁、川朴等醒脾之品,或者先以枳实、鸡内金、焦楂曲等荡涤中焦积滞,使脾之气散,胃之气和降,枢机运行自如。
(五)因人施治。
病和症都离不开机体而出现,从某种意义来说,病和症都是以人体体质为基础并以其为机转的。临诊应十分重视患者的体质,它是决定治疗法则的重要依据,是攻是补抑或攻补兼施,要看患者的体质--正气的虚弱。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认为:“天下有同此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体质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治疗必须审其有余不足,补虚泻实,应根据人体体质类型而异。
同一疾病由于不同年龄治疗也有区别,《河间六书》说:“童幼天癸未行,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说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病机,治法就应改变。例如,女子在青少年时,肾气初盛,发育未完全成熟,如因病伤及肾气或先天不足,都可影响冲任通盛,引起月经失调,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中青年妇女肝气易郁滞,再因胎产经乳数伤于血,使肝失所养,故治以养肝疏肝为主;老年人经断前后,肾气衰,气血虚,必须赖后天水谷精气滋养,故治疗以健脾养血同时,必须辅以补肾精之品方能获效。
(六)攻补兼施,掌握时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机体一旦发生病变正气必然虚损;相反,如果正气充足则不会致病,或即使已病,只要使正气强盛恢复,疾病亦可即瘥。许多疾病若仅着眼于某些致病因素(邪气)而不注意忽视改善人体体质(正气),是往往难以获得根本性治疗的,也就是说,只重攻邪而忽视扶正,疾病常常可能难以速愈。攻邪必伤正,扶正必留邪。临床治疗十分注意人体正气,攻补兼施,图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例如除湿最易伤津耗液,故应注意养阴保津,同时兼施温阳健脾;再如火热之证,实热之火易伤阴,而虚热之火阴本伤,故治当清火泻热配以养阴。
中医治病贵在调,有余者损之,不足者益之,精明者补泻结合,必须随机应变。有时君以攻臣以补,有时重扶正而辅以泻。
临床每诊一例患者,必须详细分析病因、病机、病程,何时用何法,何时用何药,灵活掌握,攻补贵在时机。这方面在女科调经治疗中最为突出。
月经不调气滞者,经前数天或十余天即有乳胀、胸闷等症状出现,若迟至临经方给药,只能使病情缓解于当时,下次经前诸证如故。因此,对气滞者应在经前,即在症状刚出现或将出现时用药,使肝气条达,气血流畅,临经时症状减缓,在下次经前再给药,如此数次,治愈可以指日。又如因虚而致月经后期或量少,应予补益,使之逐步恢复,若急于求成,遽投三棱、莪术、山甲、虻虫等通经药,可见于一时,但因气血耗损,在下次经行时会出现量更少、更推后的现象。再如行经方第一、二天时,出现月经过多,不宜大量或过早地使用阿胶等强力止血药,因过早大量给药,可使月经突然停止,形成郁血,导致痛经或失调。病程较长的月经过多,在经前早调经,方可获效,但在月经即将来潮时,不宜使用固涩止血药,以免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血瘀者应在经行早期或经前一、二天给予活血调气药,见经行不畅、腹痛甚、多瘀块时,加重化瘀通经药,但注意过早用药易致经量过多。
患有其他疾病,适值经行,用药时宜寒凉、固涩药减量、少用,破血、利尿、泻下药暂缓、减少应用,辛温表散如麻黄、白芷等也宜少用,以防耗血动血。经前、产后、老年人脾胃运化虚弱者勿大补,以免阻碍气血运行;经后毋攻下,防止耗气血后再伤正气;临经、产后用药宜偏温,也可以活血。
证治经验

一、不孕症
不孕症脉证错综复杂,虚实夹杂,又受月经周期的影响,故辨证治疗灵活多变。不孕证的主要原因大都是肝肾不足,而气滞、血瘀、痰湿等为标,治疗时调补肝肾为主,但宜先调经治标,临床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合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灵活掌握攻补调经时机,合理处方用药。
1.治疗不孕,先行调经。

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精足血盛,阴阳交畅,胚胎易结。虽然生殖的根本是以肾气、天癸、精血为基础,但月经正常与否,既能反映冲任精血的盛衰,又能影响冲任精血,故调经在不孕症治疗中十分重要。所以治不孕症,第一阶段采取先治病调经的原则,使肝郁、气滞、痰湿等证显著改善,气血调和,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经事准时自下,第二阶段的治疗即可顺利进行。
肝气不舒、气血失和是月经失调而不孕的重要因素,不孕症患者婚久不孕,求子心切,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加上社会、家庭等因素,容易出现月经失调、痛经、经前乳胀、经前头痛、临经泄泻诸证,常以解郁利气的宜郁通经汤加减治疗,以当归、白芍、柴胡、郁金、香附等为主,同时对患者耐心疏导,多方解释,缓和患者迫切得子的紧张心理,使肝气得舒,肝血得养,经调而助孕。
以气血亏虚为主的患者,用毓麟珠加减治疗,此方补血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冲任满盈,胞宫及生殖机能不断发育成熟、完善,月事按时下。另外如有生殖道炎症时,辨病辨证结合,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除湿与调摄冲任同用。
2.补肾治本,温润添精。
不孕症妇女经过疏肝健脾,调理气血,清热除湿等治疗,气血充盈流畅,月经按期而至,此时标证已去,肾虚诸证如腰酸耳鸣、阴道干燥、性欲低下等症相应突出,治疗遂转入第二阶段--调补肝肾。
《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无子的根本在于肾气不足。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气舒,肾精方泄。水不涵木,木燥烁精,更难成孕。不孕症病程长,病情交叉夹杂,阴阳两虚。治疗转为调补肝肾,温润添精。采用《傅青主女科》定经汤意,舒肝肾之气,补肝肾之精,以熟地、菟丝子益精,当归、白芍养血,柴胡舒肝,再加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山萸肉、丹皮泻火滋阴,广木香健脾顺气,此方阴阳并补而温润添精。同时注意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采用分段治疗方法周期性灵活用药,能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平衡。月经前半期如增殖期,治疗以滋补肝肾之精,益气养血为主;月经后半期为分泌期,治疗重在温肾阳而补精血;月经期用药以行气理血为主。诸法按月事周而复始,灵活加减。
二、闭经
闭经的成因与肾气、天癸、冲任的盛衰及胞宫的营养发育情况直接相关,并与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密切联系,所以临床上也多见肝肾不足、气血虚亏及气滞血瘀的类型。
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需赖先天肾的作用,又靠后天脾胃的补养,如果先天不足、早产或后天失调、营养不良及疾病侵袭,则肾精减少,影响机体发育,导致天癸生成不足,从而延迟月经周期。临证时详细询问,了解有关先天不足,后天重病、大病的损伤,从而判断“天癸”的盈缺、肾气的虚实,掌握闭经的真正原因。另外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5-1-16 04:58 , Processed in 0.0430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